浪河
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均州 “曾河” 条下: “又有浪河,在州东南七十里,亦出太和山,东流入汉。”
汉水支流。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东南。源出丹江口市南部红山寺北麓,东北流经白杨坪、浪河镇等,至浪河口入汉水。上、中游分别称盐池河、长滩河,浪河水库以下始称浪河。其中流河店至浪河口长64千米,为丹江口水库回水区。全长151.5千米,流域面积620平方千米。上游流经武当山区,坡陡流急。中游建有浪河水库及电站。
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均州 “曾河” 条下: “又有浪河,在州东南七十里,亦出太和山,东流入汉。”
汉水支流。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东南。源出丹江口市南部红山寺北麓,东北流经白杨坪、浪河镇等,至浪河口入汉水。上、中游分别称盐池河、长滩河,浪河水库以下始称浪河。其中流河店至浪河口长64千米,为丹江口水库回水区。全长151.5千米,流域面积620平方千米。上游流经武当山区,坡陡流急。中游建有浪河水库及电站。
在山西平顺县城北五十里王曲村孤山上。现存佛殿一座和唐碑一通。唐碑字迹已风化不清。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,单檐歇山顶,布瓦,琉璃脊兽,屋顶坡度平缓,四翼如飞。保存基本完好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六十里黄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黄岗口。明万历年间于此置巡检司。
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在今湖南南县东南二十里乌嘴。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 迁治九都 (今南县治)。1913年改为南县。
西汉筑,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8虔州大庾县引《南康记》云:“前汉南越不宾,遣监军庾姓者讨之,筑城于此,因以为名。”隋开皇十年(590)置为大庾县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大庾故城,“《县志》
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四年 (844),官军讨泽潞叛帅刘稹,降将高文端言: “固镇寨四崖悬绝,势不可攻。” 即此。
北宋置,属长寿县。即今湖北钟祥市南一百三十里旧口镇。
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呼玛河支流塔河流域。后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改西臼巡司置,属福宁卫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大京。清康熙三年(1664)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大京城堡。属福宁卫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废。
旧名大姑陷,后改大姑崁,清同治初改名大嵙崁。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。
西汉宣帝封赵顷王于广汉为桑中侯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桃水 “南径蒲吾县故城西,又东南流径桑中县故城北,世谓之石勒城。盖赵氏增城之,故擅其目,俗又谓之高功城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