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浒镇
即宋之河湖镇。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境。明、清时置巡司于此。
即宋之河湖镇。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境。明、清时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天禧二年 (1018) 置,属德顺军。在今甘肃静宁县东南。金改为静边县,寻复为砦,属通边县。元废。
①在今山西五台县城西南四十四里李家庄西侧。寺的创建年代不详。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,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 (782)。会昌五年(845),武宗敕令 “灭法”,我国佛寺大都被毁,因南禅寺地处偏僻,幸免
在今河南中牟县北。唐时为汴河津渡处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武皇纪》:唐中和四年(884)五月,李克用击败黄巢农民军于“王满渡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北,旧为汴河津济之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四年(884
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伊利东南,为花剌子模属地。元太祖十四年 (1219),术赤率军攻占此地。
在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西曹娥江西岸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 曹娥墓 “在会稽县东九十二里”。
又作仁庆林。即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南仁青。藏语意为宝洲。清林㑺《西藏归程记》:“由墨竹工卡至仁进里,道路较长,几及百里。”1960年并入墨竹工卡县。
元至正七年 (1347) 置,属耿冻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勐腊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倚邦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入车里军民府。元至元七年(1270年)置,治今云南省勐腊县北勐落。属车里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
简称埠口街。即今河南社旗县南十六里埠口。旧属唐县。清乾隆《唐县志》卷1《集镇》:“邓家埠口,县北七十里。”
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大藤峡。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: 嘉靖年间,率军镇压断藤峡瑶民起义,“断藤峡瑶 ‘贼’,上连八寨,下通仙台、花相诸洞蛮,盘亘三百余里。……伺 ‘贼’ 不备,进破牛肠、六寺等十余寨,峡 ‘
即今安徽歙县南小溪乡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小溪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