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沃野镇

沃野镇

北魏北境六镇之一。治所初在汉沃野县故城(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,一说在今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)。太和十年(486)迁治汉朔方县故城(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什拉召附近)。正始后又迁黄河北,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苏独仑(西沙梁)乡根子场村古城。正光五年(524),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, 各镇响应,首倡六镇大起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孝昌元年(525),诏蠕蠕王(柔然王)阿那瓌率众十万讨之,“从武川镇西向沃野,频战克捷”。自此以后,六镇相率内徙,废。


北魏六镇之一。初置于西汉沃野县(今内蒙古磴口县布隆淖东北巴拉亥附近)。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迁于西汉朔方县(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)。正始后移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北苏独伦之北根场古城。正光四年(523年)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,诸镇响应。孝昌元年(525年),柔然王阿那瓌为魏率众十万讨之,“从武川镇西向沃野,频战克捷”(《魏书·蠕蠕传》)。自后六镇相帅内徙,其地遂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洺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以洺水为名。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。唐武德初复名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鸡泽、永年、曲周、丘县、肥乡、武安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

  • 三猛

    《明史·云南土司一》:“顺宁附境有猛猛、猛撒、猛缅,所谓三猛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。时与二猛为难。”按猛猛在今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,猛缅在今临沧县,而“猛撒微弱,后折入于耿马”,即今耿马傣族

  • 槃头郡

    北魏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苌举县 (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嘉陵江西长峰南)。因水盘曲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苌举县(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、嘉陵江西长峰南)。属东益州。辖境约今陕西省略阳县西

  • 羌白镇

    即今陕西大荔县西南二十里羌白镇。清乾隆四年(1739)设县丞驻此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羌白,人口 5290。东汉建武十一年(35年),马援讨

  • 贺家山

   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当湘水右岸。道通衡阳县。1917年湖南护法军与北洋军在此激战,零陵区副司令黄岱牺牲。

  • 太罗城

    亦作太洛城,大落城。在今内蒙古清水河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《十三州志》曰:武县在善无县西南百五十里,北俗谓之太罗城,水亦藉称焉。”

  • 麦穰长官司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东北。属顺元宣抚司。后废。

  • 南店镇

   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二十五里南甸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平山县图: 西北有南店镇。

  • 筰都县

    亦作笮都县、筰都县。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于筰都国置,为沈犁 (黎) 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天汉四年 (前97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北。为沈黎郡

  • 北马集

   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十四里北马镇。清同治《黄县志》有北马集。1984年设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