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汶上县

汶上县

金泰和八年(1208)改汶阳县置,属东平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汶上县。元属东平路。明属兖州府东平州。清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西南部。属济宁市。面积888.9平方千米。人口73.3万。辖8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汶上镇。春秋为鲁中都邑地,战国齐置平陆邑。西汉置东平陆县,属东平国。南朝宋改名平陆县,又于其西置平原县(今县城西),于故中都置乐平县,属阳平郡。北齐徙平原县离境,省平陆县入乐平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乐平为平陆,属兖州,后属鲁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中都县,徙今治。金贞元元年(1153年)改为汶阳县。泰和八年(1208年)改汶阳县为汶上县,因汶水得名。属东平府。元属东平路。明属兖州府东平州。清属兖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先后属鲁西行政区泰西专区(1940年)、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(1941年)。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,1953年属济宁专区,1967年属济宁地区,1983年属泰安地区,1985年属济宁市。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缘、汶泗河口平原区。山丘绵亘于县境东北部,中部为平原,西南部多属湖洼地。县内有大小汶河和南北泉河等诸水,除大汶河流经县境东北隅西入东平湖外,其余均注入京杭运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为全国优质棉出口基地县和山东省重点产棉基地县,瓜菜、红麻生产量占相当比例。土特产有中药材汶香附、大荸荠、芦花大公鸡,其中汶香附闻名全国。工业有农机、棉花加工、棉纺、酿酒、汽车修配、粮油加工、制鞋、机电、人造板、水泥等门类。“中都特曲”荣获首届布鲁塞尔国际金奖。105国道和蒙馆、汶邹、济梁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龙山文化遗址、大汶口文化遗址、中都邑故址(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)、元代故城遗址和汉衡方墓碑、文殊般若经碑及摩崖、明代运河石刻图、北宋太子灵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盐井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以产井盐而名。后废。

  • 抚顺城

    又名抚西城。明洪武间建,为抚顺千户所驻地。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:抚顺城在“(沈阳中卫)城东八十里。本古贵德地。洪武十七年创立,周围三里有奇”。《明史·杨镐传》:万历四十六年

  • 唐龙镇

    即唐隆镇。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黄河西二十里。

  • 百色府

    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。1913年改为百色县。(百bó) 1912年升百色厅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。1913年降为百色县。

  • 昌国卫

    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昌国守御千户所,十七年 (1384) 改为昌国卫,属浙江都司。故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。二十年 (1387) 迁于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之东门岛,二十七年(1394

  • 大木树关

    亦作木树关。明置,即今甘肃礼县北一百里木树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礼县“漩水镇”条下载:“《通志》:县有洮平、牛脊、野麻、尖岔、木树等五关。”

  • 曾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曾县 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。天宝后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曾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)。天宝后废。

  • 石板店

    亦名金滩场。即今四川达县南之石板乡。民国《达县志》卷3:石板店“距城五十里”。

  • 岑阳岭

   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岑阳岭“在上饶县南百里。岭势峥嵘,上侵云表,江闽自此分界”。岭有岑阳关。

  • 绵上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北棉上村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