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源镇

江源镇

唐改江源县置,属交川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2松州交川县:“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


(1)在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。面积65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号,人口 1560。1956年设马号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因地处牡丹江源区改置江源镇。富林业资源,有林场。特产人参。有胶合板、空心门等厂。森林铁路、201国道经此。(2)在四川省崇州市东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江源,人口 4200。因系古羊摩江(今羊马河)源头,故名。历为唐隆县、唐安县、唐兴县、江原县治所。1949年为江源乡,1958年为江源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92年建镇。盛产纻麻和中药材郁金香、白芷。有造纸、纻麻加工、轧钢、镀锌、大理石加工等厂。乡村公路西接崇新公路。萃英园内有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等人塑像。(3)在四川省简阳市南部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江源,人口 3000。原名桂花场,又名新场,后因马江河源于此,故名。1949年为江源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92年置江源镇,永宁乡、红旗乡并入。主产油菜籽、棉花、烤烟、柑橘、生猪等。有酿酒、木器、皮鞋、砖瓦、塑料制品、粮食加工等业。通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嘉山县

    1932年析滁县、来安、盱眙、定远等县置,属安徽省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南三界镇,1938年迁治明光镇。旧县名。1932年由滁县、来安、定远三县和今江苏省盱眙县交界处之三界地方析置,以境内有嘉山得名。治

  • 西安清真寺

    俗名东大寺,又名化觉寺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城西北隅化觉巷。创建于唐。历经明、清各代重修。寺内有唐天宝元年(742)创建该寺碑记及明嘉靖五年(1526)重修碑记各一座。寺院分四进院。明建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,

  • 巴州

    ①东晋义熙元年(405)谯纵据蜀置,治所在白帝城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)。辖地大致在今四川开县、万县市以东地区。《晋书·谯纵传》:以“(谯)明子为镇东巴州刺史,率其众五千屯白帝”。即此。后废。②南齐建元

  • 铁背山

    即今辽宁抚顺县东北、浑河南铁背山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铁背山 “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。其西为界藩山。上有界藩二城。迤南为吉林崖,我太祖高皇帝以五百人破明兵四路兵数十万众,歼杜松于铁背山 ”,即此。

  • 宁安府

    清宣统二年(1910)改绥芬府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宁古塔城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、海林、牡丹江市一带。1913年降为宁安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改绥芬府置,治宁古塔城(今黑龙

  • 裹河

    在今安徽无为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裹河在 “州西十里。源出州北五十里之青檀山,下流入大江”。

  • 铜鞮县

   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 (前514) 置,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。秦属上党郡。北魏移治今沁县西南故县镇,属乡郡。隋属上党郡,唐属潞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移治今沁县,为威胜军治。金天会六年

  • 鄂水

    即今山西乡宁县东鄂河。源于山西乡宁县东北,西流至乡宁与吉县交界处入黄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乡宁县: 鄂水 “出县东北五十里之宋家沟,引为四渠溉田,西流入于黄河”。

  • 交谷县

    隋置,大业三年(607)属日南郡,治所在今越南河静省义静以南。唐武德初改为文谷县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以南。属日南郡。唐贞观后废。

  • 凤丘山

   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福州府志》:“宋初彭耟修真于此。耟号鹤林,朱子尝书‘凤丘鹤林’四大字,刻于岩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