汐止镇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。旧名水返脚,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。
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、基隆河中游。面积71.3平方千米。人口约8.1万。清代属淡水县,1920年后改属台北州。1945年光复后设镇。多丘陵。基隆河流贯镇区。农业以种植稻、甘薯和茶等为主。有机械、金属制品、电器、电子、塑料、纺织、建材和运输器材等厂,是台北市附近重要工业区之一。汐止有煤田。高速公路过河北侧,纵贯铁路和5号省道过河南侧。名胜古迹有济德宫、观音湖、拱北殿等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。旧名水返脚,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汐止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汐止镇。
在台湾省台北县北部、基隆河中游。面积71.3平方千米。人口约8.1万。清代属淡水县,1920年后改属台北州。1945年光复后设镇。多丘陵。基隆河流贯镇区。农业以种植稻、甘薯和茶等为主。有机械、金属制品、电器、电子、塑料、纺织、建材和运输器材等厂,是台北市附近重要工业区之一。汐止有煤田。高速公路过河北侧,纵贯铁路和5号省道过河南侧。名胜古迹有济德宫、观音湖、拱北殿等。
即今四川合川市南九塘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巴县:九塘铺“在县西北一百六十七里”。
清嘉庆三年(1798)置,属兴义府。治所即今兴义市。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87年改设兴义市。古旧县名。清嘉庆三年(1798年)废普安州判置,治今贵州省兴义市黄草坝镇。属兴义府。
在今福建永定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博皮岭隘 “在县东北,路通漳州龙岩县,为戍守要地”。
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之檀头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波府象山县:“南有石坛山,亦曰坛头山。”
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 属豫章郡。治所在四望山 (今江西都昌县东南周溪镇泗山)。三国吴属鄱阳郡。南齐永初二年 (421) 废。
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临江乡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 临江关 “本临江砦,其下即临江渡也,为陇蜀通道”。
亦名野河。即今河北南部槐河、北沙河。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,经元氏、高邑、赵县至宁晋县南注入宁晋泊。《元和志》 卷17赵州平棘县: “槐水,一名白沟河,南去县 (按: 平棘县即今赵县) 二十五里。” 《
亦作安济海。即今新疆沙湾县西安集海镇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乌鲁木齐:安集海台“西至库尔喀喇乌苏所管奎屯台九十里”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9安集海驿:“安集海乃安济哈雅之音讹。准语,安济,药草名,哈雅
一名双峰。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十五里九华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青阳县: 冠帻山 “山连接九华,其山层峰若冠帻之状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 引 《名山志》: “九华真人峰北,有山双髻,如巾帻然。昔
明嘉靖十年(1531)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七十里。清黔彭营设经制外委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