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夷山

武夷山

广义的武夷山在今江西、福建两省边境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接仙霞岭,南连九连山,为赣江、闽江分水岭。主峰黄岗山,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海拔2158米,为本省最高峰。狭义的武夷山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二十里,红色沙岩构成的低山,为福建省第一名山。有九曲溪、桃源洞、一线天、武夷宫、武夷精舍、架壑船棺诸胜迹。向有“武夷山水天下奇” 的佳誉。《史记· 封禅书》:汉武帝祠 “武夷君,用乾鱼”。《索隐》 引 《地理志》: “建安有武夷山,溪有仙人葬处,即 《汉书》所谓武夷君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阳县引萧子开 《建安记》 云,“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,故得名”。


在福建、江西两省间,主脊线偏于福建省一侧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连仙霞岭,南接九连山,长530千米。由各类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,海拔 1000—1500 米。北高南低。最高峰黄岗山,海拔 2157 米。西坡多陡崖,东坡呈层状缓降。为江南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分界。是以赣江为主的鄱阳湖水系和闽江、汀江水系的分水岭。闽江和赣江的发源地。南方重要林区和产茶区。生物资源丰富,建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。山上有九曲溪、一线天、武夷宫、武夷精舍、架壑船棺诸胜迹,向有“武夷山水天下奇”佳誉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建州建阳县:武夷山“在县北一百二十八里”。引萧子开《建安记》云:“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,故得名。”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,并被列入国际《人与生物圈》自然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明川

    即今陕西安塞县西延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36延州金明县: 金明川 “川自县北蕃部来一十五里县西过南流,入肤施县界”。

  • 西扎鲁特旗

    即内蒙古昭乌达盟扎鲁特右翼旗。

  • 白堤

    白沙堤的简称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。长三里。唐时名白沙堤,宋称断桥堤、孤山路,明代堤上植桃、柳,又称“十锦塘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断桥堤,“《旧经》不载所从始……盖孤山自唐时旧有堤也”。据考系西

  • 莫营关

   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永寿县: 莫营关 “在县西南。后魏所置,为扼险之所”。北魏置,即今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西北穆陵关。

  • 海安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后废。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。南齐属海陵郡。后废。唐景龙二年 (708) 复置,属扬州。开元十年 (722) 又废。

  • 定海县

    ①北宋改望海县置,属明州。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区。南宋属庆元府。元属庆元路。明属宁波府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改名镇海县。②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置,属宁波府。治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

  • 关右

    即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天威。”地区名。古人以西为右,亦称关西。汉、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。三国魏王粲《从军》诗:“相公征关右,赫怒震

  • 芳桥镇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北三十里芳桥镇。清光绪《宜兴荆溪县志》全境图:东北有芳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宜兴县东北有“芳桥镇”。在江苏省宜兴市东部、横塘河西岸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芳

  • 正山

    一名尖山。在今安徽旌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旌德县:正山在“县西三十里。峰岩峭峻,泉石错列。谚云:正山巍峨接星斗,分别冈峦九十九。南唐屯戍于此,以备吴越”。

  • 大泉塘

    在今新疆阜康市东五十里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乌鲁木齐:阜康塘“至大泉塘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