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马
即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止马镇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)移大寺寨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清初为止马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1邵武军邵武县:止马亭“在县西百六十里。洪氏《建安记》云,止马亭当飞猿岭口,马之登降,于此止息,故名”。
即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止马镇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)移大寺寨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清初为止马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1邵武军邵武县:止马亭“在县西百六十里。洪氏《建安记》云,止马亭当飞猿岭口,马之登降,于此止息,故名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印江县: 峨林关在 “县南七里”。
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94武康县:天泉山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西北三十五里。《吴兴记》云:山上有长流泉,谓之天泉。旁多沃壤,可耕种”。
1943年改赣榆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(城里)。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、抗日英雄符竹庭。1949年移治青口镇(今赣榆县治)。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。旧县
在今山东枣庄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车梢山“在峄县北六十里。一名三峰山。沧浪渊出此”。
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巴州大牟县:“县东三里有大牟山。”大牟县以此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大牟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:在清化县东二里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“新开河”条下:“中新河、下新河亦在江东门外,南去上新河十里,流通大江,官司船舫所泊处也, 皆洪武初所开。”
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山县“杨山”条下:弛马岭“道出湘乡。山多苦竹,林深泥泞,马力多弛,故名”。
元置,治所在宣化县 (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宣化县: “元贞二年,于本县置万户府,领军屯田四十余顷。” 后废。
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。《魏书·司马悦传》: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“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,名为竹敦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三年(504),北魏取三关,“上遣马仙琕筑竹敦、麻阳二城于三关南。司马悦遣兵攻
在今河南遂平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遂平县:石洋河“源出黑龙潭, 东流入汝水。明朝天启中,县令胡三省于县东七里疏石洋河,南入沙河,引水周灌,谓之新河,俗呼为玉带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