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梓潼郡

梓潼郡

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(217) 刘备置,属益州。治所梓潼县 (今四川梓潼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、安县以东,绵阳、盐亭以北,剑阁以西,陕西宁强、四川青川以南地区。西晋属梁州,永嘉后移治涪县 (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),与巴西侨郡同治,合称为巴西、梓潼郡。孝武时仍移郡治梓潼县。南朝宋复治涪县,属益州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又移治梓潼故城,改为潼川郡。

②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相如县 (今四川蓬安县西五里锦屏镇,一说在县西南三十里利溪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蓬安县及营山县西部地。西魏废。

③北魏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关城 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)。后废。

④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梓州置,治所郪县 (今四川三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射洪、盐亭、中江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梓州。


(1)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析广汉郡置,治梓潼县(今属四川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、青川、剑阁、梓潼、江油、绵阳和陕西省宁强等市县地。西晋永嘉后与巴西郡同城而治,治涪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),合称巴西、梓潼二郡。隋开皇初废。(2)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年)置,治相如县(今四川蓬安县西陵江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蓬安县一带。西魏时废。(3)北魏置,治关城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平阳关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部。后废。(4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梓州置,治郪县(今四川三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、盐亭、射洪等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梓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礉

    在今河南南阳市附近白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阳府南阳县:石礉“在府城外三里。淯水环流,为一城之胜,礉以御水患而障城郭。向甚坚完,后渐毁坏。今甃石犹存”。

  • 丈八沟

    ①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南。为古圃田泽之遗迹。泽有九沟,其一为丈八沟,东北流入贾鲁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四》:“凡许、郑诸水合坚白雁、丈八沟……皆会焉。”清同治《中牟县志》卷1:“丈八沟渠源出新郑出佛潭,自张庄

  • 武石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仪凤附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环州。后废。

  • 松口堡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。明置丰顺巡司于此。清设州同。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1: 松口堡“距城一百里。有州同、巡检驻扎衙署。有松口墟市”。

  • 大谢岛

    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,过大谢岛、龟、歆岛、末岛、乌湖岛三百里。”唐贞观中征高丽,置大谢戍于此。即今山东省长岛县所在之南长山岛。汉、唐时为泛海之要道。唐贞观中征高丽,

  • 宁县

    ①西汉置,为上谷郡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万全县。三国时废。②明洪武初降宁州置,属南昌府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弘治十六年(1503)复升为宁州。③1913年改宁州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华宁县。因与

  • 绵 (緜) 虒道

    东汉改绵虒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又有湔水入焉,水出绵虒道,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”。西晋废。

  • 北蔡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二十八里北蔡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北蔡镇“相传宋蔡功徙居于此,筑园凿池,以娱晚景。本有南北二蔡,如华亭之南北钱云”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部。面积20.3平方千米。人口5

  • 蒙葛结长官司

    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东北蒙宜乡。宣统元年(1909) 改流,属石渠县。

  • 碎叶 (葉) 水

    亦名素叶水、细叶川、答剌速没辇、垂河、吹河、亦河、吹没辇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《新唐书· 突厥传》:显庆初,苏定方“追贺鲁至碎叶水,尽夺其众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