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子岭桥
在今四川越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: 梅子岭桥 “在卫南五十里。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”。
在今四川越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: 梅子岭桥 “在卫南五十里。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永宁卫。治所即今福建金门县西南金门旧城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七年 (1650)秋八月,“明郑成功取厦门、金门”。即此。明洪武二十
又作荧泽。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春秋经传集解后序》 引 《纪年》: “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。” 《左传》: 闵公二年 (前660),狄人伐卫,“战于荧泽,卫师败绩,遂灭卫”。古湖名。又称荧泽。春秋属卫。在
明洪武中置,属扬州卫。治所在今江苏南通市。后废
南朝宋元嘉初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北陵、罗二江水口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吴川县: 罗州 “以江为名”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初置,治今广东省高州市西南。属高凉郡。南朝梁废。
一作布古什卡伦。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岸布加兹。清 《塔尔巴哈台事宜》 卷3: 博霍锡卡伦 “在哈尔巴哈北稍西七十里”。
汉代西域罽宾国都城。在今克什米尔潘德勒坦。《汉书· 西域传》: 罽宾国 “王治循鲜城”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区西部。清咸丰八年(1858)建成。建筑物分西南、东北两组,中隔庭园。主要建筑名可楼,底层大厅名可轩。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,红砖阶,缀以花台、花径、假山、水池,由环碧廊贯串,构成整体。轮廓
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,澜沧江东岸。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。《续汉书 · 西南夷传》: 永平十二年 (69),于哀牢地置永昌郡,“始通博南,度仓水,行者苦之”。《华阳国志· 南中志》: “孝武时,通博
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 连青山 “形如莲花,亦曰莲峰山。中有泉,南沙河出焉,即漷河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莲青山 “在滕县东北五十里。山有二: 其一为西莲青,绝顶两
春秋越邑。在今江西万年县东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九年 (前476),“夏,楚公子庆、公孙宽追越师至冥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谓冥在苦岭关 (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七十里) 与泗安镇 (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之泗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