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东汉废。北魏太和十三年(489)复置,为南巨鹿郡治,后改为南赵郡治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名象城县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6武德县:故大斛关“在县北 一百六里大行山上”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,为太行山险隘处。
又称勃弄赕。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在白崖城(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)。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“县西石崖斩绝,其色如雪,故曰白崖。”宋大理属首府大理。元代废。又称勃弄赕。南诏置,在今云南省弥
元置,属思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。明洪武初废入河池县。
明永乐十三年(1415)置,在今贵州铜仁县西。宣德八年(1433)废。
在今安徽舒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“阳山寨”条下:“县南五十里有方山寨,俱宋设戍守处。”
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广川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 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深州、武邑、枣强、衡水、南宫、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。甘露三年 (前51) 改为信都国。隋大业及唐
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。西汉初,羹颉侯刘信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:七门堰“在县西南七门山下,三堰之源出焉。三堰者,一曰乌羊堰,在县南十五里;一曰千功堰,在县南二十里;一曰槽牍堰,在县南二十五
春秋郑邑。又名阎仓城。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 宋公子城、公孙忌出奔郑,“其徒与华氏战于鬼阎”。杜注:“颍川长平县西北有阎亭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西华县
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)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齐改安宁县。有盐官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