柸山镇
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柸山镇在 “县西十里。有巡司”。
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柸山镇在 “县西十里。有巡司”。
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建宁郡谷昌县,“汉武帝派将军郭昌讨夷,平之,因名郭昌”。章帝改为郭昌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。属益
北宋置,属安岳县。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。在四川省安岳县北部。面积150平方千米。人口8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通贤,人口3200。取“通达圣贤”之意得名。1992年由国清镇、八里乡、人和乡、石鼓乡
①三国魏黄初七年 (226) 改涿郡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涿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70涿州: 范阳郡 “取汉涿县在范水之阳以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东,永清以西,霸州、保定、紫荆关以北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万州: 湳陵山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南有大溪,流绕冈阜”。
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北。旧为瑶族出没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安州:隆庆六年(1572)“官兵分道进讨,三峒兵克古西岩口、木鱼、青靛诸巢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北,为明时瑶族出没处。隆庆六年(157
亦名綦江长官司。元置,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。元末明玉珍改为綦江县。元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。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年间废。
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置易门守御千户所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旧名衡口镇。即今陕西安康市西七十里恒口镇。《清一统志 ·兴安府二》 谓衡口镇 “即衡河合月河之口也”。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南一百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普安州: 者卜河 “源出杨那山,下流为磨溪,下流入盘江。其地四时常暖,土人冬月迁居其旁”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城东北隅。北宋苏轼建,有 《喜雨亭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