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柘林镇

柘林镇

①唐置,为军镇,属嘉州。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七十里沙湾镇。

②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八里柘林镇。镇西旧有柘林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柘林镇 “地连柘山,与青村所、金山卫相应援。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盘据于此,四出焚掠,久之患息,因建堡置戍,城周四里,为防御要冲”。清设守备防守。


(1)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。面积26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 1100。因昔地有柘山,山上柘树成林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松江府:谓柘林镇“地近柘山”,故名。原名柘林城,一作柘林堡,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筑城垣,后毁于战火重建。1949年设柘林乡,1957年废入新寺乡。1984年析置柘林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对虾养殖业发达。有针织品、五金、机械、光学玻璃等厂。莘奉、沪杭、奉柘公路经此。有柘林古文化遗址。(2)在江西省永修县西北部、修水北岸,西濒柘林水库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柘林街,人口 4500。1958年修建柘林水库时在此建街,与被水库淹没的柘林村相对应称新柘林街。1959年设柘林镇,1960年改公社,1974年复设柘林镇。产稻、鲜鱼等。有水力发电、雕刻、印刷等厂。柘林水库库区通客货轮,上溯武宁县新宁镇。公路东接316国道。辟有柘林湖风景区。(3)在广东省饶平县东南部。面积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1.1万。昔因其地柘树成林,故名。1952年建镇。1958年并入东界区,1965年分设柘林公社。1983年设镇。渔、盐业为主。盛产海鱼、食盐、蚶、蚝、紫菜等。石斑鱼、对虾、龙虾、鱼露多出口。有胶丝、造船、木器、五金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镇区自古为粤、闽、浙、台等地渔、商船过往停泊之地。清光绪年间成为商埠。柘林港是渔港。有公路通碧冈接324国道。古迹有镇风塔、白雀寺、七勺井、旗头山石刻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竹城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九里。《越绝书》卷8: “苦竹城者,句践伐吴还,封范蠡子也。” 唐李峤有 《早发苦竹馆》 诗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。相传越王勾践灭吴后,以苦竹城封范蠡之子。

  • 新宝拉格

    即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拉格镇。1946年察哈尔镶黄旗迁治于此。“新宝拉格”,蒙古语意为新泉。

  • 承雀山

    即凫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十二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高平郡高平有承雀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0作 “承注山”,《寰宇记》 卷14、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均作 “承匡山”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4谓皆“承

  • 乌活图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比契河口北岸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“特林向东南溯流而上,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……,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,地名乌活图,有不剃发黑斤数十家

  • 东镇城

    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鄯善县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于此置蒲昌县。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置蒲昌县于此。

  • 临平湖

    在今浙江余杭市东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 天玺元年 (276),“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雍塞,今更开通。长老相传: 此湖塞,天下乱; 此湖开,天下平”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10临平湖: “

  • 码头镇

    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。旧作马头镇,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南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码头,人口 3800。地处运粮河北岸,因河岸码头得名。1958年成立码

  • 新兴集

    ①在今河南平舆县东北五十六里东和店镇。旧属项城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②一名孟家楼镇。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孟楼镇。清乾隆 《邓州志》 卷5 《集镇》: 新兴集 “即孟家楼,州西南七十五里”。

  • 浩亹河

    即今甘肃兰州市和榆中县境之大通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金县: 浩亹河 “源出马寒山峡中,东流入黄河,亦曰阁门河。有阁门河桥,在县南门外。按 《汉志》,浩亹水出塞外,东至允吾入湟水,盖名同而实非也”。

  • 山焦城

    一名山城。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桐城县:“自开元中徙治山城,地多猛虎、毒虺。元和八年,令韩震焚薙草木,其害遂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