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县
蒙古太宗七年 (1235) 改林州置,属彰德路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宪宗二年 (1252) 复为林州。至元二年 (1265) 复改林县,未几复为林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林县,属彰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94年改为林州市。
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林州置,治今河南省林州市。属彰德府。1994年撤销,改设林州市。
蒙古太宗七年 (1235) 改林州置,属彰德路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宪宗二年 (1252) 复为林州。至元二年 (1265) 复改林县,未几复为林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林县,属彰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94年改为林州市。
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林州置,治今河南省林州市。属彰德府。1994年撤销,改设林州市。
即今江苏镇江市。徐陵为京口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 黄武元年 (222),魏将臧霸 “以轻船五百、敢死万人袭攻徐陵,烧攻城车,杀略数千人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“ 《南徐州记》
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威宁州: “洛泽河出州西北,合数小水东北流,亦入 (云南) 恩安。”
东晋元帝时筑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西望仙桥一带。因在台城之西,且为扬州刺史治所,故名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羊昙为谢安所爱重,安薨后,行不由西州路,尝因石头大醉,“不觉至州门。
北魏太和中置,治所在安德县(今山东平原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、陵县、平原等市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魏太和中置,治安德县(今山东陵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平原、陵县、德州等县市。寻并入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安良坝。清置本噶土百户。
唐安西四镇之一。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碎叶城 (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附近)。《旧唐书·王方翼传》: 调露元年 (679),“又筑碎叶镇城,立四面十二门,皆屈曲作隐
即大宁场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三十里宁厂镇东,后溪河注入大宁河处北岸。
东汉改傿陵县置, 属颍川郡。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。北魏改为鄢陵县。北齐废。隋开皇中复置鄢陵县,属许州,徙今鄢陵县。十六年 (596) 为洧州治。大业初属颍川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
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郭村镇。明嘉靖 《归德州志》 卷1 《村镇》: “郭村集,州西南二十里。”清光绪 《商丘县志》 卷1 《市集》: “西南面有郭村集,离城三十里。”
在今甘肃定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双峪岭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