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来凤县

来凤县
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(双凤驿)。九年(627)废入富世县。

②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。同治《来凤县志》卷5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,山形耸拔,如凤舒翼,故名。”县以翔凤山为名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富顺县东。属泸州。九年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西邻重庆市,东邻湖南省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1320 平方千米。人口30.8万,其中土家族占41%,苗族占16.5%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翔凤镇。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。清同治《来凤县志》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,山形耸拔,如凤舒翼,故名。”宋初为羁縻富州地,后又为柔远州地。宋仁宗时置散毛司。元为散毛洞,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升散毛府,属四川行省。至正六年(1346年)改为散毛、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。明永乐九年(1411年)改长官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属恩施县;十三年析置来凤县,治今址,属施南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施鹤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。1979年改置来凤土家族自治县。1983年复为来凤县,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鄂西南山地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。南部山地石灰岩广布,喀斯特地貌发育,多溶洞、伏流;东部沿河多平坝、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玉米、薯类、油菜,并产烟叶、茶叶、花生、生姜、油桐等。为省杉木基地县。矿产有煤、紫砂、陶土、重晶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等。工业有采煤、农机、卷烟、水泥、化肥和食品等。209国道贯穿全境,酉水河入沅江通航可达洞庭湖。古迹有接龙桥、仙佛寺石窟、舍米湖摆手堂、老司城遗址等。建有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县猿人遗址

    又称龙潭洞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发掘,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、牙齿等,在同一层位中,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、骨器、角器、牙器等,以及大批动物化石。地质年

  • 容子山

    亦名榕山、容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合江县: “又南有榕山,俗名容子山。”

  • 咭丹

    即吉兰丹。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平政山

   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,接海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平政山“在府东百五十里。有平政驿”。

  • 良峒营

    即今广东新兴县西北良洞径林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良峒营,“《旧志》云:在县西北三十里,嘉靖三十七年设”。

  • 申家滩

    即今四川达县西南申家乡。清乾隆《达州志》卷1:申家滩场“在州南方九十里”。

  • 白峰岭

    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“乌竹岭”条下:白峰岭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高三百丈,石栈萦纡,东通嵊县,嘉靖三十五年据险立寨,以防倭寇”。

  • 和硕特南左翼中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同德县西南黄河以东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中旗: “牧地西滨黄河。有恰克图河,东南来流入之。东至巴哈图尔根,南至阿尔坦果尔,西至伊克图尔根,北

  • 石莲洞

    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北阜田镇境内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石莲洞“在吉水县西北九十里。盘石屹立,阔三四丈,中空如尾。洞口有罗汉松,甚奇古。明罗洪先题曰梅关, 又于洞南建正学堂,久废”。

  • 瓦岗寨

    ①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。产沙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珲春厅:珲春河“左合夹心子、胡卢别、瓦岗寨、大小红旗河”。②即春秋时卫之瓦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瓦岗寨。隋末翟让、李密等领导的农民军起义于此。《资治通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