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庄镇

李庄镇

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。清嘉庆《南溪县志》卷3:李庄镇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民国《南溪县志》卷1:李庄镇“宋以前县治,地滨大江,又当叙南孔道。故商业繁盛,居民千余家,与宜宾交通极便”。抗日战争期间,史语所及同济大学迁此。


(1)在安徽省砀山县东部14公里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3870。以李庄自然村为名。1961年设李庄公社,1980年改区,1988年置镇。为县城东部粮、棉和水果集散地。有砖瓦、轧花、织布、针织、水泥、农机等厂。陇海铁路经此并设站。徐商公路经镇北,有支线南接砀萧、砀永公路。(2)在山东省惠民县南部,东临黄河大堤。面积101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8000。明洪武年间,李姓始祖迁此立村,名李家庄,简称李庄。1950年为惠民县第十二区,1955年名李庄区。1958年至1968年曾先后名李庄乡、李庄公社、李庄区。1971年复名李庄公社,1984年为李庄镇。2001年申桥镇并入。黄河、徒骇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。有地毯、织布、橡胶、皮革等厂。车马挽具为传统的手工艺品。滨郑公路经此。(3)在山东省郯城县南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1万。本名太平庄,据《沂州府志》记载,明万历年间,因李姓兴旺,改名李家庄,简称李庄。1948年归临沭县。1956年划归郯城县,为李庄区。1958年成立李庄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农机修理、面粉加工、皮肥化工、铁木加工、建材等厂。205国道、曹李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东部。面积1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6000。镇以驻地名,以姓氏得名。1949年为李庄镇。1992年文化、麦坝二乡并入。产油菜籽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磷矿、石材。有磷肥、酿酒、农机修配、制糖、机械、纸袋等厂。历为宜宾东部水路门户和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接宜长公路。长江通机动船。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研究院、同济大学曾迁此。石牛山有明建旋螺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寺庄镇

    即今山西高平县北寺庄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寺庄镇“在高平县北二十里……有堡”。在山西省高平市北部。面积132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庄,人口 3560。因村东有清凉寺得名。1949年

  • 高洛村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东南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 义和团会集于此,烧毁本村教堂。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南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义和团聚集此村,烧毁位于该村的天主教堂。

  • 连平县

    明崇祯六年(1633)置,属惠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连平县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 “惠化都”条载:明隆庆以后,陈阔口等起义军以九连山为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,后被镇压下去,因置连平县,“以九连克平为名”。同年

  • 傍州

    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双柏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
  • 弥勒湾

    即今云南丘北县东南天星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 弥勒湾 “在弥勒县境。自临安府阿迷州陇希寨东流六十里至弥勒湾”。

  • 泖湖

    即三泖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泖湖在 “府西三十五里。亦曰三泖。《广韵》 注: 泖,华亭水也。其源出华亭谷。晋陆机对武帝,三泖之水,冬温夏凉。亦曰华亭泖”。

  • 津河镇

    清置,属绥化府。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东北津河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绥化府: 官商路 “东津河镇赴余庆”。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中东部。面积90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津河村,人口1900。以境

  • 同正县

    1914年改永康县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扶绥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改永康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。属太平府。

  • 蒲关

    ①即蒲津关。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 唐宝应元年 (672),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,“可汗欲自蒲关入”。②亦曰蒲蛮关。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三十五里。明洪武初,建金齿巡司于此。后省。即“

  • 汝北郡

    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 治所在阳仁城(今河南汝州市西南)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废。武定元年(543)复置,治梁雀坞(今汝州市东北)。二年(544)属北荆州,五年(547)移治杨志坞(今伊川县西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