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市镇

李市镇

即今四川隆昌县东南三十里李市乡。明属泸州,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湖北省沙洋县东南部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4.1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市,人口 6680。因五代高氏筑有李家市城而得名。建国初为第七区,1956年改李市区。1958年为卫星公社,1961年复称李市区。1975年改李市公社,1985年设镇。东北有汉水经过,为平原湖区。主产棉花,并产稻、花生。有副食品、针织、服装、橡胶、喷涂、磷肥等厂。荆潜公路经此。(2)在重庆江津市中部。面积90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市坝,人口2万。明洪武时曲靖知府赣人李德辅辞官定居于此,得名李氏坝,清道光年间,将“氏”谐音为“市”,称李市坝。1952年置李市镇,1953年改为李市乡,1961年成立李市公社。1984年复为李市乡,1985年建镇。1994年黄桷、李市、下湾合并成现镇。2001年两岔镇、沙埂乡并入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柑橘、蚕茧等。为县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酿酒、建筑、机械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业。李白公路、渝东公路在此相交。端午节民歌比赛习俗相传至今。(3)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东部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市,人口 5000。1998年析石燕桥镇部分行政区域置镇。有采煤、皮革、酿酒等业。成渝铁路、成渝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泽县

    唐先天二年(713)置,为深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旧州村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)废。古县名。唐先天二年(713年)析饶阳、鹿城二县置,治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。为深州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87年)省

  • 廉州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廉州千户所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廉州府 (今广西合浦县)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废。

  • 淮南路

    北宋初置,治所在楚州 (今江苏淮安市)。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析为东西两路。至道三年(997) 复合为淮南路。治平中移治扬州 (今扬州市)。辖境南至长江,东至海,西至今湖北黄陂、河南光山等县,北逾

  • 温家川

    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贺家川镇境内。1944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姊妹山

   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境。为中缅界山。清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腾越厅北有姊妹山。因有大小两个山峰,俗称为姊妹,故名。

  • 嗣武砦

    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 置啰兀城,崇宁三年 (1104) 改嗣武砦,属绥德军。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无定河东岸。

  • 两城山

   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两城山,“《志》云: 以山夹如城而名”。

  • 大河口镇

    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大河口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六合县图:东南有大河口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六合县:“划子口、大河口俱滨江。”

  • 剑川城

    又称罗鲁城。唐南诏后期置,为剑川节度驻地。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。宋大理废。在今云南省剑川县南。南诏时于此置剑川节度使。大理国时置义督赕于此。

  • 恰卜恰

    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。清乾隆《西宁府志》 卷21西宁至藏路程: “南路白彦脑儿……五十里至恰不恰,有草无柴,青海蒙古住牧。四十里至西泥脑儿。” 民国汪公亮 《西北地理》 第二十三章: “民国八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