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。十一年 (591) 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在澧阳县 (今湖南澧县东南)。寻改为澧州。
北宋置,属导江县。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蒲阳镇。在陕西省岐山县北部偏东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蒲村镇,人口2610。蒲姓居此得名。1949年设蒲村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
即今河南新野县东之溧河。其上源即赭河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 棘水 “又南径棘阳县故城西。应劭曰: 县在棘水之阳,是知斯水为棘水也。棘水又南径新野县,历黄邮聚,谓之黄邮水。棘水自新野县东,而南流入于淯水”
战国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以在美水之阳得名。晋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迁治古斄城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陵区永安村),为武功郡治。北周天和四年
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七十五里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:庐镇关在“府西二百里,地入舒城县境,置巡司戍守,仍辖于合肥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、河棚河东岸。庐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130。因清光
明弘治五年(1492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板岭乡永顺村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8年废入宜山县。
南齐置,治所在木兰县(今湖北黄陂县北)。梁改为梁安郡。
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北之额木尔河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“额穆尔河,一作厄牧勒,《清统志》作勒木里,《提纲》作厄母里,旧档作阿木尔,《中外舆图》作阿勒巴昔哈河。县(今漠河乡)南八十里。……又东北流十
一名虎头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九十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奥山 “奥水出焉,东流注于视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