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城街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在今山东荣成市北渤海中。《寰宇记》卷20文登县:“鸡鸣岛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。晏谟《齐记》云,不夜城北有鸡鸣岛。”
即明月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。唐杜甫《引水》诗云:“月峡、瞿唐云作顶,乱石峥嵘俗无井。”清杨伦笺注:“月峡即明月峡。”
唐南诏世隆时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八里,马鞍山麓乌龙幕。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:“其称东川者,盖以在会川之东得名。”宋大理升为一级政区,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及会泽、巧家二县地。元
清宣统元年(1909)改五常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及尚志市的部分地区。1913年降为五常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五常直隶厅置,治今黑龙江省五常市。191
北宋宣和五年 (1123) 改朔州置,治所在鄯阳县 (今山西朔州市)。金仍改为朔州。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置,治鄯阳县(今山西朔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西部及朔州市等地。寻地入金,改置朔州。
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铁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上杭县: 铁嶂山 “在县西。石壁峭拔,势若屏嶂。山之西产铁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谓铁嶂山 “在上杭县东南,接永定县界”。
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在白土县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)。以金城河、赐支河、湟河而名。后废。十六国南凉置,治白土县(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)。辖境约当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带。北魏废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沔县“大安关” 条下: “又顺政驿在今县治西。”
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。西汉属汝南郡。西晋属汝阴郡,惠帝时为新蔡郡治。北齐为广宁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为广宁县,为舒州治。仁寿元年 (601) 改为汝北县。大业三年(607)
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杉阳街。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