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易州

易州

隋开皇元年 (581) 置,治所即今河北易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易州: “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。” 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易县为州治。大业初改为上谷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易州,天宝元年 (742) 又名上谷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易州。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,安新、满城以北,南拒马河以西。辽以后屡有改变。元属保定路。明属保定府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为直隶州,属直隶省。辖境兼有今涞源、涞水两县地。1913年废为易县。境内有长城之险,为河北地区门户。五代、北宋初,常在此与契丹剧烈战争。明代与瓦刺等部相持,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。


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南营州置,治今河北省易县。十六年置易县,为易州治。因境内易水得名。大业初改上谷郡。唐武德初改为易州。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上谷郡。唐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内长城以南,安新、满城以北,南拒马河以西。辽后辖境屡变。清雍正时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省本州为县。境有长城之险,为河北门户。五代、北宋初,常与契丹在此激战。明代与瓦剌等部相持,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。又以产佳墨著名于世,称为“易水法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微河

    即今蒙古国科布多东之扎布汗河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永元二年(90),中郎将耿潭、左谷蠡王师子等击北匈奴出鸡鹿塞,“至涿邪山,乃留辎重,分为二部,各引轻兵两道袭之。左部北过西海至河云北,右部从匈奴河水

  • 云台观

    ①在今陕西勉县东北云梦山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云梦山“在褒城县西北。俗名观山。最高处有云台观”。②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八里。《宋史·隐逸上·陈抟传》: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,“移居华山云台观”。即此。《

  • 葫卢山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汶出牟县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为葫芦关山,“山形险隘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葫芦山,“ 《府志》: 形如葫芦,其势险隘

  • 东吉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东吉屿“周围里余”。

  • 南郑市

    1949年由南郑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陕西汉中市。1953年改名汉中市。旧市名。1949年析南郑县及近郊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。1953年改名汉中市。

  • 三注山

    即三柱山。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 作“三注山”。

  • 深井墟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深井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新宁县 (今台山市) 西南有深井墟。

  • 哈巴河设治局

    1914年置,属阿尔泰区域。治所即今新疆哈巴河县。1919年属阿山道。1930年改为哈巴河县。1914年由阿尔泰地区西境哈巴河地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阿克齐镇。1930年改设哈巴河县。

  • 大灵山

   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大灵山“旧有城堑。相传为陶琳立砦处。明崇祯中,土人筑砦于此以御寇。全活甚众”。

  • 哈布山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北,与蒙古国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镇西府》: 哈布山 “在府西北四百里。四围皆沙碛,自此西行为准噶尔旧疆交界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