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乡县

新乡县

①西晋元康五年 (295) 置,属晋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。北周废。

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析汲县、获嘉二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新乐城 (即今河南新乡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56新乡县: “取新中乡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河内郡。唐属卫州。元属卫辉路。明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划归平原省。由新乡县析置新乡市。1952年划回河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。属晋昌郡。北周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北部。面积524平方千米。人口43.5万。属新乡市。辖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乡市红旗区。西周为鄘国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置获嘉县(治今新乡县西张固城村),属河内郡。西晋属汲郡。东晋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499年)复置,治新乐城(今新乡市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移治共城(今辉县市区)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汲、获嘉二县地置新乡县,治新乐城(今新乡市城区),属河南郡。以汲县新中乡简称新乡命名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唐初属义州,后属殷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改属卫州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废县为镇;元祐二年(1087年)复置新乡县,属卫州。元属卫辉路。明、清属卫辉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8年县政府驻小冀镇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。1953年县人民政府移入新乡城区。1960年废入新乡市,1961年复置新乡县。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3年属新乡市。地处太行山南山前平原和黄河、卫河洪积平原区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。卫河、共产主义渠和东、西孟姜女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稻、棉花为主。有化肥、机械、化工、造纸、建材、面粉、榨油、水泥、制药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京广、新焦、新兖、辉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及新范、新长、新原、新济、新河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西汉获嘉故城遗址、赵佗墓、袁绍墓、黄河故道汉堤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打耳班

    即今阿塞拜疆里海西岸高加索山南达尔班特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打耳班”。

  • 朗州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嵩州置,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大业初改武陵郡。唐初复为朗州。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,乾元初复为朗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、桃源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

  • 泽当

    即今西藏乃东县北,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。相传是西藏古代人类发祥地。“泽当”,藏语意为猴子玩耍坝、游戏场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泽当珠克特亨。清末辛亥年版 《西藏新志》 卷上: “泽当为前藏都府,在雅鲁

  • 青衣江

    ①古名大渡水、沫水、平羌江、平乡江、雅河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大渡河最大支流。《水经·青衣水》: 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,东与沫水合也,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。”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,曰宝兴河,西南流

  • 辅公祏城

    唐初建,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上元县: “辅公祏城,在县东七里。其地本齐文惠太子苑地也,公祏抅乱,筑以为城。其年(按指武德七年,即公元624年) 公祏平,城遂毁废。”

  • 得胜墩

    在今甘肃安西县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得胜墩 “旧无水泉,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大兵讨准噶尔,师出其地,涌甘泉数十处,敕建龙神庙于此”。

  • 晏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分鹿城县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西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鸾峰山

    在今福建松溪县东北六十里。明嘉靖 《建宁府志》 卷3 《山川》 松溪县: 鸾峰山 “在永和里。山势峻拔,南接龙泉,北连南浦,延袤二百余里。故老相传有仙人乘白鸾翔游其间,故名。……东有龙井,祷雨即应”。

  • 上宛县

    北周置,为南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隋开皇初改为南阳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宛州。八年(625)废入南阳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并宛、上陌二县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。属南阳郡。隋开皇初改名南阳县。

  • 朵·甘的简称。大体上当今青海、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