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斫 (斮) 胫河

斫 (斮) 胫河

又称阳河。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。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,东南流入淇水。《尚书·泰誓下》: 商王受 (纣) “斫朝涉之胫”。《传》: “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。”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又东,右合泉源水。水有二源,一水出朝歌城西北,东南流。老人晨将渡水,而沈吟难济,纣问其故。左右曰: 老者髓不实,故畏寒也。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56卫州卫县: “阳河水在县西北平地,即纣斫朝涉之胫处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先卫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西宁卫,为羁縻卫。治所在阿真(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东南),后并入安定卫。永乐四年(1406)复置,移治药王滩(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东油泉子附近)。正德七年(1512)废。又作

  • 武罗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。永贞元年 (805) 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峦城镇北武罗。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

  • 革上汛

    即今贵州兴义市西南五十里革上乡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鲁密梭布

    在今四川丹巴县东南梭坡乡境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置鲁密梭布土百户。

  • 平河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勐丁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老衙门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〈关于更改县名及设治局土名译音〉案卷》:“区内有平坝河,由紫溪流入新安,汇归老猛河,流绕全

  • 万夏村

    即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振头乡。《寰宇记》卷61镇州石邑县:“隋开皇三年,移定州之石邑县于万夏村。”即此。唐初为恒州治。宋初废石邑县入获鹿县。

  • 青村中前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隶金山卫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于此置奉贤县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上海市奉贤区东奉城镇。属金山卫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年

  • 白兰

    羌族的一支。因境内有白兰山,故名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南都兰一带。东晋以后,臣属于吐谷浑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遣使朝贡。《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白兰土出黄金、铜、铁。”唐时为吐蕃所并。

  • 博州路

    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升博州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聊城县 (今山东聊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、茌平、莘县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 改东昌路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以博州改置,治所在

  • 余不溪

   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。《元和志》卷25作余不溪水。《寰宇记》卷94乌程县:霅溪“自天目山曰余不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9浙江总序“苕溪”条:东苕溪“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,经县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