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阳城
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城父县:扶阳故城“在县东北三十六里。汉韦贤封邑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扶阳故城,“按《汉表》, 扶阳国在萧县,此城名偶同耳, 非故国也”。
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城父县:扶阳故城“在县东北三十六里。汉韦贤封邑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扶阳故城,“按《汉表》, 扶阳国在萧县,此城名偶同耳, 非故国也”。
北宋元祐四年(1089)升延州置,治所在肤施县(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、甘泉、延长、延川、安塞等市县地和延河、大理河上游流域。元改为延安路,辖境有所扩大。明复为延安府,属陕西布政使司。清属
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南石牌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石牌市,“县丞分驻于此,兼管水利事”。
隋大业五年(609)置,属且末郡。治所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之地。隋末废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黎州置,治所在汉源县 (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、石棉、甘洛三县及越西、冕宁二县北部,泸定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黎州。
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十四里蒿坝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蒿坝在 “府东南八十里。以近蒿山而名。为台、绍二府必经之道”。
①又名湟水、洭水。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东陂河、连江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洭水“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,为卢溪水,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,谓之洭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州:卢溪水在“州西北二十里。源出湖广蓝
在今河北高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高邑县:千秋台在“县南二里。稍西北有观星台,又有将台,皆高耸可登玩。李氏曰:三台冈阜相连,好事者为之名也”。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。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) 置巡司,清以后废。
明弘治十五年 (1502) 置,属平凉府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“固本作故,时以此城为故原州城。讳故为固,后遂以名州。” 清同治十二年 (1873) 升为直隶州,属甘肃省。
在今江苏吴县南二十里,澹台湖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长洲县: 庞山湖,“太湖之水,自吴江县之鲇鱼口及长桥下东北出者,皆汇于此,导流为吴淞江,又东南为黎湖、菱湖、叶泽湖、新湖,即庞山湖之旁注者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