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驮岩
在今广西那坡县北里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镇安府: 感驮岩在 “府西四百五十里。岩周二十余丈,内有石柱如盘,亦名盘石。岩侧有镇安峒,宋、元时镇安旧治”。
在今广西那坡县北里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镇安府: 感驮岩在 “府西四百五十里。岩周二十余丈,内有石柱如盘,亦名盘石。岩侧有镇安峒,宋、元时镇安旧治”。
在今湖北宣恩县南白水河西岸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亦作十三道噶雅河、嘎牙河、噶哈哩河。即今吉林汪清、图们等市县境之嘎呀河,为图们江支流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3: 图们江“又北径丰都镇折而东,十三道噶雅河自北来注之。十三道噶雅河,即噶哈哩河也,源
在今浙江象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三门港“在县西南百里。港口为石浦巡司及土湾、番头一带居民喉舌,倭从温、台突犯,必取道于此。《海防说》:三门去石浦稍远,而与朱门海洋邻近,戍守最切”。
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。周四十里,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,昔为盗薮。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义
在今河北易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易州:小龙门口“在紫荆关西南四十一里。又西南三十里为黄沙口”。
①北魏置,属渑池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西魏属河南郡。北周大象中废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渑池侨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渑池县西。属渑池郡。寻废。
①在今云南保山市东,保山坝子东缘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永昌府: 哀牢山 “孤峰状如坐人,有二穴,水出其中,土人以水之盈涸 卜岁丰俭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哀牢山 “在司城东二十里。
明代西藏地方建置。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,伯木古鲁(即帕主)为万户之一,元末势力最强,兼并邻部,至正十三年(1353)受封为大司徒,入明后又击降萨迦,控制乌思藏大部地区,明洪武八年(1375)封万户,永乐
在今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附近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9武昌府: 磁湖渡 “在大冶县治东四十里。《古志》 云,湖边之石多磁类,产菖蒲。即苏子由阻风以诗寄子瞻处”。
辽建。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巴林桥附近。为古代潢河 (今西拉木伦河) 南北交通必经地。据宋使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、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 记载,石桥东南距丰州 (今翁牛特旗乌丹镇) 一百三十里,东北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