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明府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思明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后属广西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废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思明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。为土府。成化中曾一度移治今宁明县东南。辖境相当今宁明县大部地区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改为土思州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思明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后属广西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废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思明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。为土府。成化中曾一度移治今宁明县东南。辖境相当今宁明县大部地区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改为土思州。
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东兰州。治所即今广西凤山县。1919年改为凤山县。
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晋侯伐齐,“齐侯御诸平阴,堑防门而守之广里”。杜注:“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,其城南有防,防有门,于门外作堑横行,广一里。”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平阴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。十六国南凉秃发傉檀于此置邯川护军。北魏孝昌二年(526)为广威县治。十六国前凉置,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,黄河北岸。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置为广威县治。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
在今湖南新宁县西南。瑶人所居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 有 “茶冲峒”。
在今江西信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信丰县: 桃江 “在县东。源出龙南县冬桃山,北流曲折凡五百三十里,经县界北流入于贡水。县境群川汇于此,亦谓之信丰江。《志》 云,桃江两岸巉岩险峻,有滩十六,
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之西渡滩。1935年命名带渡滩。1947年改名西渡滩。
唐末、五代汴州城北军事要地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张归厘传》:唐光启三年(887)秦宗权围攻汴州,“张晊以数万众屯赤”。又《葛从周传》:“至大梁,不解甲,径至板桥
①北宋置,属新建县。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。②北宋置,属宁陵县。在今河南宁陵县境。③北宋置,属耒阳县。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。④北宋置,属原州。即今甘肃镇原县西五十里新城乡。金属彭阳县。⑤金置,
1928年改灵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。据1985年版《贵州省志》(地理志上册)称:灵山县改名三穗县,是因这一年“当地有‘一禾三穗’的喜庆得名”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