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溪

建溪

闽江北源。在今福建省北部,由南浦溪、崇阳溪、松溪合流而成。南流至南平市和富屯溪、沙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96公里,亦名剑溪,又称延平津。《晋书·张华传》: 雷焕在豫章丰城掘地四丈余,得一石函,中有双剑,一曰龙泉,一曰太阿。雷焕赠一剑与张华,自留一剑。后张华被诛,其剑丢失; 雷焕死后,其子 “持剑行经延平津 (今建溪),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。使人没水取之,不见剑,但见两龙各长数丈”,故称延平津为剑津,或称剑溪。溪多险滩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五年 (940),闽王曦遣将潘师逵、吴行真将兵四万击王延政于建州,师逵军城西,行真军城南,皆阻水置营,焚城外庐舍,寻为延政所败,即指此水。


又称剑溪、延平津。闽江北源。在福建省北部。由源于浦城县北部仙霞岭南麓的南浦溪,源于武夷山东北的崇阳溪(亦称崇溪)合流而成。由北向南流,至建瓯市芝城镇西南接纳松溪,再南流至南平市与富屯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96千米,流域面积1.65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499米3/秒。多险滩,富水力资源。建有东坑、叶坊、东风、高坑等水库和水电站。《晋书·张华传》:雷焕在豫章丰域掘地四丈余,得一石函,中有双剑,一曰龙泉,一曰太阿。雷焕赠一剑与张华,自留一剑。后张华被诛,其剑丢失。雷焕死后,其子“持剑行经延平津(今建溪),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。使人没水取之,不见剑,但见两龙各长数丈”。故称延平津为剑津,或称剑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封建亭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南梅亭山。《清一统志· 武昌府》: 封建亭,“明太祖既降陈理,驻跸山上,得使报生皇六子,喜曰: 他日以此子王楚。及封,议王齐,宝三铸不成。因悟曰: 朕昔驻梅亭有言,其王楚乎? 一铸而

  • 胡奴阜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,前秦将苻登,“进攻姚硕德于秦州,后秦主 (姚) 苌自往救之,登与苌战于胡奴阜,大破之”。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。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年),前

  • 东张

    一名东阳。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东张镇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西汉高祖二年(前205),参“东攻魏将军孙遬军东张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张阳故城一名东张城,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。”又称

  • 汶川驿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岷江注入金沙江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宜宾县:汶川驿“在府治东北,水驿也”。

  • 阳虚山

   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阳虚之山,多金,临于玄扈之水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至阳虚山,合玄扈之水……《河图·玉版》 曰:仓颉为帝南巡,登阳虚之山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陕西省洛南

  • 通海河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 通海河 “在县城西。合吴田溪、西溪、东溪、许陂溪、凉溪、洋步溪、远安溪、通海桥溪、黄田溪、笃陂溪、汤口溪、淡坑溪十二溪之水,汇于城西,是为水口。又

  • 利城镇

    ①又作利港镇。北宋置,属江阴县。即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镇。明初置利港巡司。②金置,属临沂县。在今山东临沭县东北。古镇名。宋置,在今江苏省江阴市西利港附近。

  • 尚岩街

   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三十里尚岩乡。旧属临沂。民国 《临沂县志》 舆图: 县西南有尚岩。

  • 活论水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呼兰河。源出市东南拉林山,北流入拉林河。《金史· 乌春传》: 乌春叛,“举兵来战,道斜寸岭,涉活论水、来流水,舍于术虎部阿里矮村”。清称和伦河。

  • 巨公山

    即马鬐山。又名磨旗山。今山东莒县东南六十里马丌山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“(浔)水出巨公之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5莒州“沭水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浔水出州南六十里马鬐山,《水经》谓之巨公山。”即“马鬐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