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北湖南道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潭州路 (今湖南长沙市)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。明初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,治潭州路(治今湖南长沙市)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。明初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潭州路 (今湖南长沙市)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。明初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,治潭州路(治今湖南长沙市)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。明初废。
一作清海镇城。在今新疆沙湾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 “又渡白杨河,七十里有清镇军城。” 即此。
即今俄罗斯莫斯科东南梁赞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蒙哥“复与诸王拔都征斡罗思部,至也烈赞城,躬自搏战,破之”。
古族名。即柔然的异译。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称柔然为芮芮。主要游牧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。
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松林河。清光绪 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往紫打地(安顺场),“土千户王应元率土兵团练,暗将松林河桥拆毁,令乡村各寨坚壁清野”,致使石达开全军覆没。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当在今山东东境。东汉省。
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萧水 “在府 (治今临江镇) 西五十里。源出栖梧山及府西之乌塘,合流而为萧水,绕城西北复东北流,经清江镇而入大江。中有萧滩,亦曰萧洲。今城西
亦作儿、 语儿。 春秋越国地,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国语·越语一》: “句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姑蔑,广运百里。” 汉袁康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语儿乡
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安海井“在海康县城南。唐上元间浚。又有石神井,在县城西。宋郡守戴之邵品水, 以石神为第一, 安海次之”。
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。旧属武冈州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武冈州图: 东北有塘路口。后演化为塘渡口。
即岩门长官司。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。《清一统志 ·贵州统部》: 黄平营设把总驻此。清咸丰五年 (1855),张秀眉苗民义军攻占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