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牙木错土司
一作年错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、曲麻莱二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,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。”后改称娘磋。
一作年错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、曲麻莱二县交界处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,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。”后改称娘磋。
一称三汊城。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李师古传》载:唐贞元初,淄青帅李纳“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,谓之三汊,交田绪以通魏博路”。八年(792),纳卒,子师古袭位,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
又名白石水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,为洛清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义宁县:义江“源出县北之丁岭,流至苏桥分为二,一入永福县永福江,一历铜鼓墟东,东流合相思水,入于漓江”。
一作黄卷坂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,旧潼关东北黄河南岸。其坂隆起,下望关城。潘岳 《西征赋》: “溯黄巷以济潼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自潼关北东流,水侧有长坂,谓之黄巷坂,傍绝涧,涉此坂以升潼关。
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焦山东部的玉峰庵、香林庵、宝墨轩内。碑刻共四百五十八块,其中著名的珍品有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、唐德裕瘗舍利石函题记碑、宋熙宁年间的禹迹图碑、宋东坡先生游招隐唱和诗碑、瘗鹤铭碑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太平岛东6海里。为一圆形沙岛。沙洲长约500米,宽约300米,面积约0.09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马东、黄山马东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沙岛。1947年改名敦谦沙洲,为纪念1
1946年9月由喀喇沁右翼旗析置,治锦山镇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)。1947年11 月改为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,1949年3月改名喀喇沁旗。旧县名。1964年以南平市和建瓯、顺昌二县各一部分设置。治
即今广东新会市东礼乐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会县东有“礼乐”。
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二十里长山峪镇。清置常山峪行宫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淄州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高青、邹平、桓台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改为淄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淄州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
亦作罗回洞。北宋置,属邕州都督府。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罗回村。《元史· 文宗纪》:至顺元年 (1330) “广源贼弗道闭覄寇龙州罗回洞”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罗回。属邕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