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平堰
在今陕西富平县南。《周书·贺兰祥传》:大统十六年 (550),“太祖以泾、渭灌溉之处,渠堰废毁,乃命祥修造富平堰,开渠引水,东注于洛。功用既毕,民获其利”。
在今陕西省富平县南。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年),贺兰祥开凿富平堰,引水东注于洛,以溉附近农田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富平县南。《周书·贺兰祥传》:大统十六年 (550),“太祖以泾、渭灌溉之处,渠堰废毁,乃命祥修造富平堰,开渠引水,东注于洛。功用既毕,民获其利”。
在今陕西省富平县南。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年),贺兰祥开凿富平堰,引水东注于洛,以溉附近农田。后废。
即今河南封丘县北三十四里黄德镇。旧属滑县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2: 咸丰十一年(1861) 五月,会匪 “东窜滑县黄德集一股”。
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。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,即著名的殷墟。
即古浪宗。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。
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驻地三江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三江城“在州境高良峒。周二百八十丈。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”。1946年置连南县治此。
①即大峨眉、中峨眉、小峨眉山的合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小峨山“此山与中峨、峨眉相连,故峨眉亦名大峨,是为三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:三峨山,“《志》云:大峨山在县
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西岸桑丁寺。藏语意为金刚母猪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多尔吉拔姆宫“在羊卓白地地中海中, 自布达拉西行半月。海中有山,上建寺,极宏丽, 乃女呼图克图多尔吉拔姆所居。世传北斗之精化生
春秋时莒邑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夏,莒牟夷以牟娄及防、兹来奔”。杜注: “姑幕县东北有兹亭。” 西汉置兹乡侯国。古邑名。春秋莒邑。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南。鲁昭公五年(
本西汉鹑孤县,东汉改为鹑觚县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北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4引 《周地图记》 曰: “秦使蒙恬北筑长城,又于北原筑城,以觚奠酒而祭,有鹑飞止觚上,因以名县。”西魏大统中移治今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齐熙县置,为融州治。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融州治。六年(623)改为融水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,一说开皇十一年)改齐熙县
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阿思里,极西南达国里之地,无山林之限,风起则飞沙扑面,人不敢行,居人编竹以蔽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