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宝盖山

宝盖山

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宝盖山 “在丹徒县西四里。有茅山道院”。

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6泉州府: 宝盖山 “在晋江县南。上有石塔 (姑嫂塔),宏壮耸拔,自海还者以塔为抵岸之期”。

③一名西山。在今湖北郧县西南三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。” 《元和志》卷21郧乡县: 西山 “今名宝盖山,在县西南三里。其山南临汉水”。

④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浏阳县: 宝盖山 “群山壁立,状若张盖”。

⑤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寿城乡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宁州: 宝盖山在 “州北一里。州之主山也,黄源水出焉”。光绪 《永宁州志》 卷2: 宝盖山,“平畴之中,一山突起,圆如宝盖,为州之主山。俗呼馒头山,亦以形似也”。

⑥又名白象山,在今四川荣昌县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7荣昌县: “ 《志》 云: 南一里曰宝盖山。有卧佛寺,叠形如皂盖,园净明朗,耸翠炫奇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宝盖山 “在荣昌县南一里。宋置宝盖镇以此名。《旧志》: 明初于镇改置荣昌县,即今县治”。

⑦在今云南保山市城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宝盖山 “在城西北永镇门外。以形似名。山势崚嶒,为众山之冠。右曰梯山,左曰玉壶山,山麓有石窦,流泉甚清”。

⑧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清水县: 宝盖山 “在县北百五十里。顶平如盖,因名。其地东连关山,北抵静宁”。


在福建省石狮市东南。《寰宇通志》泉州府山川:宝盖山“在晋江县南。上有石塔(姑嫂塔),宏壮耸拔,自海还者,以塔为抵岸之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陵

    福建泉州的别称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0泉州 《景物上》: “ 《清源集》 云,旧图经谓其地少寒,故云。” 宋刘克庄 《后村大全集》: “温陵为闽巨屏。” 明丁自申 《三陵集》 称金陵、嘉陵和温陵为三陵

  • 安正国城

    古城名。亦译阿真谷、阿真国或阿占国。故址在今缅甸曼德勒以北伊洛瓦底江畔之辛古。古代从云南经缅甸入海交通线经此。据《新元史·外国列传》 “缅国”条载,此城同江头城、太公城、马来城和蒲甘缅王城并称为“缅中

  • 天池

    ①俗称祁连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,池在山原之上,世谓之天池,方里余,澄淳镜净,潭而不流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576

  • 怀德长官司

    明嘉靖五年(1526)置,属镇雄军民府。治所在却佐寨(今云南镇雄县西六十二里牛场镇)。清初废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彝良县东南。属镇雄府。清废。

  • 红旗

    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南部、松花江畔。小白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000。“红旗”系满族八旗兵红旗营驻地,后成村名。主产稻、蔬菜。养殖业发达。有化工、食品、制砖等厂。

  • 东渭桥

    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)造,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水入渭处东侧。唐咸亨中于此置渭桥仓,为转运漕粮必经之地。唐末以后废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年)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渭河上。唐末废。

  • 环州

    ①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治所在鸣沙县(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4灵州鸣沙县: 环州 “以大河环曲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唐贞观六年 (632) 复置,九年又废。②唐武德

  • 固始县

    ①西汉改固陵县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南。东汉时废。②三国魏改固始侯国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。西晋属汝阴郡。北魏属新蔡郡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固始城为财州治。北齐废州置包信县。

  • 临江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浦城县。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南四十里临江镇。②北宋置,属富顺监。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南沿滩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富顺监: 临江在 “监西五十里”。③元至元中改垫江县置,属丰都县。即今四川垫江县,

  • 臧南山

    亦作姑臧南山。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之祁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凉州卫: 臧南山 “在卫西南百二十里。上多积雪,亦名雪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