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孔山

孔山

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:孔山“山多洞穴,因名”。

②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五十里孔山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“易水又东径孔山北。山下有钟乳穴,穴出佳乳,采者篝火寻沙,入穴里许,渡一水,潜流通注,其深可涉于中,众穴奇分,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,每于疑路,必有历记,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。上又有大孔,豁达洞开,故以孔山为名也。”

③在今山西大宁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孔山之上有穴,如车轮三所,东西相当,相去各二丈许,南北直通,故谓之孔山也。”

④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二十五里沁河西岸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“水西有孔山, 山上石穴洞开,穴内石上有车辙牛迹。”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河内郡济源县“有孔山”。

⑤在今湖北广水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7德安府:孔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,在应山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吉山”条下:孔山“在县东三十里。上有风洞,一名洞山。下有孔山坡。正德中,贼赵燧走死于此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大宁县西。《水经注》:溪口水出孔山。孔山之上有穴如车轮,三所。东西相当,相去各二丈许,南北直通,故谓之孔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江泾镇

   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县:“相传以王、江二姓居此而名,今为运河所经,曰王江泾市。”以傍运河,为往来冲要之地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。清嘉兴府同

  • 柳营江

    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。江当梅溪之交,两山插峙,波涛激涌,唐时驻重兵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龙溪县: 柳营江“《丁氏古谱》 云,六朝以来,戍闽者屯兵于龙溪,阻江为界,插柳为营……唐末王潮下泉、福,

  • 穿山驿

    明置,即今广西柳江县东南穿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马平县: 穿山驿,“马驿也。有穿山堡”。清置穿山巡司于此。

  • 须句

    亦作须朐。周代国名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春秋时为邾所灭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,风姓也……邾人灭须句,须句子来奔。” 二十二年 (前638),“伐邾,取须句,反其君焉”。皆此。古

  • 喇嘛洞

    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): 承德府滦平县有 “喇嘛洞”镇。

  • 新镇河

    即今四川马边、沐川、犍为县境之马边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马边厅: “清水溪一名新镇河,源出凉山蛮界,径厅南,折北转东,过沐川司入犍为。”

  • 湭水

   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沋河。本名首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首水南出倒虎山,西总五水……北入渭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湭水 “按,元象山即倒虎山。据 《水经注》,则今所谓羊河者,乃湭水正源,而其出石

  • 红崖山

    ①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永宁宣抚司:红崖山“在司东北十里。山高耸,多赤石,为东面之胜”。②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食货志》:庆历间,“始用知商州皮仲容仪,采洛南县红崖山、虢州青水冶

  • 阜东县

    1941年10月苏北革命根据地析阜宁县东部地置,属盐阜区。治东坎镇 (今江苏滨海县境)。以在阜宁县东而得名。1949年1月撤销,并入滨海县。旧县名。(1)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阜城、东光

  • 红阳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红山之南。成帝河平元年(前28)封王立为侯国。东汉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