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都山
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五指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沐川长官司“神木山”条下:“治北有夷都山,亦高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夷都山“在屏山县西北沐川司界。《旧志》:山在司北半里。高耸秀丽,夷人暇日多会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五指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沐川长官司“神木山”条下:“治北有夷都山,亦高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夷都山“在屏山县西北沐川司界。《旧志》:山在司北半里。高耸秀丽,夷人暇日多会于此”。
义阳三关之一。又名东关、武胜关。即今河南信阳县南,河南、湖北二省交界处之武胜关。《魏书· 中山王英传》: 永平二年 (509),将取三关,“英至长薄,马广夜遁入武阳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。义阳三
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。东汉属辽东属国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大辽水》: 大辽水 “东南入塞,过辽东襄平县西。又东南过房县西”。即此。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房州置,
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务川县: 焦岩关 “关北有焦岩渡”。
①即今四川铜梁县西平滩镇。清光绪《铜梁县志》卷2:平滩场“在安居乡西七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岳池县西南坪滩镇。清光绪《岳池县志》卷3:平滩场“离城六十里。一名苹滩”。
在今湖南湘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阴县:西港“在县西三十里,流达于湘江”。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: 施翘港 “在今县北。经享沙、吴家沙而西,至港口渡,海面至刘河口,不过三十余里。由渡口东抵平洋沙,海面约六十里。旧无此港,隆庆中设法开浚,变斥卤为
东汉置南新市侯国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。西晋改为县。南朝宋改为新市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。属江夏郡。南朝宋改为新市县。
即博克多。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博克图镇。“博克图”,蒙古语意为 “有鹿的地方”。
商三亳之一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。相传汤曾居此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83引皇甫谧 《帝王世纪》:“南亳在谷熟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汤始居亳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
唐久视初置,属羁縻高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