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陂山
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大陂山“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或谓之九十三里陂。正德中刘六等啸聚于此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北。山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明正德中,刘六等聚众于此。
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大陂山“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或谓之九十三里陂。正德中刘六等啸聚于此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北。山下有大陂,溉田百顷。明正德中,刘六等聚众于此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碣石卫。在今广东陆丰市东南甲子镇。清顺治七年(1650)并入海丰所,雍正十一年(1733)入陆丰县,有碣石左营游击驻防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陆丰市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一百零八里黄花岭上。《清 一统志 ·杭州府二》: 黄花关 “在昌化县(今昌化镇) 北六十里,与宁国县接界,最称险要”。
西汉武帝以匈奴地置, 为张掖郡治。 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元狩二年 (前121),“骠骑将军涉钧耆,济居延,遂臻小月氏, 攻祁连山, 扬武乎得”。 师古注:
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皇祐四年 (1052),侬智高军 “又败陈曙于金城驿”。即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东北。北宋皇祐四年(1052年),广南西路将陈晓击侬智高于邕州,败于此。
①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置,属衡州。治所在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南朝陈属西衡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置,治所在桂阳县(今广东连州市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
即犬戎。殷周时期,游牧于今陕西彬县、岐山县一带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穆王将征犬戎。” 《集解》 徐广曰: “一作畎。”
亦名卢达从薄。在今河北景县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衡漳又东北右会桑社沟,沟上承从陂,世称卢达从薄,亦谓之摩诃河……又东会从陂,陂水南北十里,东西六十步。子午潭涨,渊而不流,亦谓之桑社渊。从陂南出,夹
即姑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卞桥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仪父盟于蔑”。杜注: “蔑,姑蔑。”古邑名。又作眛、姑蔑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
即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。公元11世纪中至13世纪末叶,曾为蒲甘王朝都城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有专条记述。
亦名庙基滩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。明嘉靖 《云阳县志》 卷上: 庙基滩在 “县东三十里。蜀道险地”。两岸石咀夹束,江面甚逼,江心又有石梁一道,横亘南北,水流至此,漩折成涡,名曰迴水沱,舟行屡遭覆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