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巴山

大巴山

亦名大巴岭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、四川南江县东北,为米仓山南支。《寰宇记》卷133兴元府南郑县:“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。《水经注》云:廉水出巴岭,北流经廉州。又《周地图记》云: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。”《明史·林俊传》:兰廷瑞义军:“越汉中三十六盘,至大巴山。官军追及,复大破之。”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大巴山,“《旧志》:在县南一百九十里,西乡县西南一百五十里。延亘数百里。冬夏积雪,中包孤云、两角、米仓诸山,南接四川巴州界”。


简称巴山。绵延在甘肃、四川、重庆、陕西、湖北五省市边境山地的总称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包括摩天岭、米仓山和武当山等。海拔 2000~2500米。狭义的大巴山仅指汉水支流河谷地以东,渝、陕、鄂三省市边境的山地。主峰神农顶,海拔 3105 米,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境内。是中国亚热带、温带多种古老植物发源地之一。亦为四川、汉中两盆地间的界山,对冬季北方寒冷气流南侵有屏障作用。《舆地纪胜》汉中府:“大巴山,在南郑县(南)一百九里,秋冬积雪至丈余。”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巴州南江县:大巴山,“县北二百里。高耸千寻,岩径极险,春夏积雪不消,与汉中诸山相连,为巴汉巨镇,梁州中土也。一名巴岭山”。并即此。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宋城镇

    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义县:“宋城镇在县东北二十里,唐所置戍守处。”

  • 洞川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钟离县置,属湖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。大业初废入上马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钟离县置,治今河南省唐河县东南,属昌州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鄱阳郡

    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)。三国吴赤乌八年 (245) 移治吴芮故城(今波阳县)。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、进贤县以东及信江、乐安江流域 (婺

  • 春秋时小国。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。《春秋》:桓公十五年(前697),“邾人、牟人、葛人来朝”。杜注:“牟国,今泰山牟县。”古国名。春秋封国。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。《春秋》桓公十五年(前697年):“邾

  • 五显集

   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五显乡。清光绪《直隶和州志》卷4:五显集在“州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伏城驿

    在今河北正定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:伏城驿“在正定县北四十里,旧有驿丞,今裁”。

  • 伊巴丹站

    一作一把旦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五里伊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苏斡延站即双杨站,又西南六十里至伊巴丹站,即驿马站。”

  • 剑河

    即今贵州剑河县北之清水江。民国 《剑河县志》 卷2: “剑河之水古名清江。”

  • 婆鲁师洲

   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。名见唐义净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和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卷上。

  • 即莘。又作姺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引《系本》: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