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口店
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二十八里泥汊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又称泥汊口。即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泥汊镇。为滨江要地,明、清置巡检司于此。
即“蒲类海”。
即今欧洲之多瑙河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时,随拔都攻马札儿部主怯怜,“速不台曰:王欲归自归,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不还也”。
明置,在今云南禄丰县西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禄丰县:兰谷关“在县西,与楚雄府接界。两山夹水,鸟道羊肠, 自县之楚雄者,为必由之路”。
亦作兀剌海城、兀郎海城。西夏建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二年 (1207),“再征西夏,克斡罗孩城”。四年(1209) 又攻西夏,“克兀剌海城”。即“兀剌海城”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北皖水北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25舒州怀宁县“废皖城”作“逢龙城”。
亦作这乞林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库鲁河口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枯鲁河注入黑龙江处有“这乞林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, 东至海
①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 置,治所在河南城 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寻废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市及南阳、唐河二县地。八年 (625) 废。
明洪武四年(1371)改沐川长官司置,属马湖府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寻废,复置沐川长官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元沐川长官司置,治今四川省沐川县。属马湖府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沐川县及其附近一带。后
即今山西屯留县西南丰宜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丰仪镇“在屯留县西南四十里。有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