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塘头镇

塘头镇
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五十里塘头乡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江都县东北有塘头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里河津渡有 “塘头镇”。


(1)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、老通扬运河两岸,东邻泰州市海陵区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塘头,人口2300。镇以驻地命名。传明代于姓居此,以鱼(于)不离水取今名。1949年为塘头乡。1958年后属宜陵、郭村公社。1962年析建塘头公社,1983年复乡,1999年置镇。2000年二姜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大豆、蚕茧等。有木工机械、五金、服装、建材等厂。328国道等公路经此。新通扬运河通航。(2)在贵州省思南县南部。面积109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矿头街上,人口1.2万。地势低洼,水势平缓,形成河塘,因名。明置苗民长官司(治所在今尧民里),清废。1915年由石阡划入思南县。1935年置塘头镇,1937年更名唐乔镇,1953年复名塘头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82年改置唐乔镇,1992年改今名。塘头坝子是省内较大坝子之一。产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、烤烟。是省内最早开发双季稻种植的地区,省油料科研所驻此。编织草席为传统手工业品。为石阡河下游水路码头和物资集散地。思石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岘山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98临海县:玉岘山“在县东一百九里。《临海记》云:黄石山泄水九层,沿崖注落如白练。东南有钟乳穴,多水,有伏翼如鹅大。其山本名黄石,唐天宝六载敕改为玉岘山”。

  • 包子寺寨

    亦作牟尼包座寺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包子寺寨土千户。

  • 林奔城

    即今西藏仁布县西北仁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林奔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一百九十一里”。《清会典图》 前藏图注: 雅鲁藏布河“又经林奔城北,龙泉河二水合西北流注之”。林奔,又作仁本、林绷。在今西

  • 清远桥

    又名迎恩桥、大安桥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门外府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三年 (887),王建攻成都,“田令孜登楼慰谕之,建与诸将于清远桥上髧发罗拜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。唐光启三年(887年

  • 止水亭

    南宋江万里建,在今江西波阳县北芝山后。《宋史·江万里传》:江万里罢相后,“闻襄樊失守,凿池芝山后圃,扁其亭曰‘止水’”。及元兵克饶州,万里赴池死。

  • 背阴障堡

    一作背隐嶂堡。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大风口水库北背荫障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永安堡 “堡东背阴障可按伏”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30: 背阴嶂堡在 “ (宁远州) 城西一百四十

  • 北陕县

    北魏宣武帝改陕县置,为恒农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)复改为陕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宣武帝以陕县改名,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旧陕县。为恒农郡治。北周复为陕县。

  • 兀剌忽卫

    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珲河口一带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乌拉洋河口富乡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卫南镇

    金废卫南县置,属白马县。在今河南滑县东。

  • 安陵

    ①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战国时楚王嬖臣坛之封邑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:‘臣入则编席, 出则陪乘。大王万岁千秋之后,愿得以身试黄泉,蓐蝼蚁,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。’王大悦,乃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