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家寺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。民国 《新都县志》 卷1: 弥牟镇 “一名唐家寺,在县东北十七里。后唐时已有之,明季兵燹,废为邱墟。清康熙二十 一年重建”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。民国 《新都县志》 卷1: 弥牟镇 “一名唐家寺,在县东北十七里。后唐时已有之,明季兵燹,废为邱墟。清康熙二十 一年重建”。
在今山东商河县西聂家庄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府》: 聂家洼,“ 《旧志》: 县界有七十二洼,遇丰倍收,遇潦则一苗不遗。故谚有十年九不收,一收胜十秋之语”。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七十里卢山镇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置卢山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卢山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洪武年间改为卢山长官司。
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置,属诏安县。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上湖。明、清时为戍守要地。即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北寮上湖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筑,为戍守处。
古称洈水。即今湖北松滋县南之洈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 “石牌河” 条下 “又有裴家河,在县南,流入油水”。
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白马之山,其阳多石玉,其阴多铁,多赤铜,木马之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滹沱。”北魏于此置白马关。②亦作扑马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祖州有“
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般阳府置,属济南府。治所即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十二年 (1379) 废州为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般阳府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。辖境相当今山东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合水县(唐改名安化,今甘肃庆阳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3庆州:“(隋)割宁州归德县置庆州,立嘉名也。”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、庆阳、环县、合水、华池等市县及陕西志丹县西部。大业
即石窟寺。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二里武周山上。上有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造像。其山最高处曰云冈,故称云冈石窟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山西省大同市西16千米武周山南麓。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1千米
即今西藏日喀则市。为后藏首府。班禅喇嘛驻此。本名日喀则,以班禅所居名札什伦布寺,故亦名札什伦布。见“日喀则城”。
南朝宋元嘉中析番禺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东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文帝时置,治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。属南海郡。南朝梁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