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川镇

和川镇

①唐置,属雅州。在今四川天全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雅州有和川镇。五代后蜀于此置碉门安抚司。宋置碉门砦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:碉门砦,“ 《皇朝郡县志》 云: 荣经县之和川镇,即今之碉门砦也”。

②即今山西安泽县北和川镇。民国 《岳阳县志》卷4: 和川镇 “距城九十里”。


(1)古镇名。唐置,即今四川省天全县。为“雅州四镇”之一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雅州:管和川、夏阳等羁縻州四十六,“和川三十七州”。经此之路名和川道,乃西入吐蕃要道。(2)今镇名。在山西省安泽县北部。面积324平方千米,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川,人口 3020。取沁、蔺两河在此交汇之意,亦名合川。北魏为义宁县治,隋为和川县治。1949年属安泽县四区。1953年设和川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罗云乡并入。地处黄土沟壑区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等。有农机修理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古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金建麻衣寺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剌怜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。《元史·兵志三》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: “ (至元) 三十年,命本府万户和鲁古䚟领其事, 仍于茶剌罕、 剌怜等处立屯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拽剌山

    亦作夜来山、耶里山。又名庆云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及林西县北境。《辽史·穆宗纪上》:应历八年 (958),“秋七月,猎于拽剌山。迄于九月,射鹿诸山,不视朝”。

  • 北谯郡

    ①北魏永平元年(508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安阳县(今安徽寿县东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南谯州。治所在北谯县(今安徽全椒县西北二十里)。东魏改为临滁郡。北周复为北谯郡。隋初废。③南朝梁置,属安州

  • 炭妇镇

    北宋置,属建昌县。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康府建昌县 “芦潭镇”条下: “县南一里又有炭妇镇,今为妙明观。俗传许旌阳试弟子处。”

  • 北戴河

   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三十里,北戴河入海处。其地有联峰山、临榆山、仙人洞、汤泉山、背牛顶、劳岭诸胜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始辟为避暑区。1936年设立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,为北方避暑胜地。在河北省秦

  • 天一阁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西隅,系我国现存最古之私家藏书楼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)兵部右侍郎范钦建,取郑玄《易经注》中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之义而名。庋藏文献达七万多卷,多宋、元、明刻本,其中二百七十种明代

  • 丰西泽

    在今江苏丰县西十五里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,徒多道亡。自度比至皆亡之,到丰西泽中亭,止饮,夜皆解纵所送徒。……高祖被酒,夜径泽中……前有大蛇当径……乃前拔剑斩蛇。”

  • 注滋口市

    俗称锯齿口、锯子口。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三里注滋口镇。清光绪 《华容县志》 图: 东南有注滋口。

  • 长勇堡

    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长勇堡“官军五百八十三员名,堡东地势平漫,临境武靖营可按伏”。

  • 朱阳山

   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6卢氏县:朱阳山,“牟山逦迤向县西南,经县界入西石门山,去县一百里。出檀木, 为弓材”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虢州卢氏县“有朱阳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