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呼图壁县

呼图壁县

1918年置,属新疆迪化道。治所即今新疆呼图壁县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“准语,胡图克拜者,吉祥也。今彼中之谚,易曰呼图壁,译为有鬼。” 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49年改名景化县。1953年复名呼图壁县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。属昌吉回族自治州。面积 9393.6 平方千米。人口20.6万,有汉、哈萨克、回、维吾尔等民族,其中汉族占76.6%。辖5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呼图壁镇。据《三州辑略》及《呼图壁乡土志》记载,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设洛克伦巡检。二十八年改为呼图壁巡检,隶迪化州。三十八年置昌吉县,呼图壁地区为昌吉县的一部分,仍设呼图壁巡检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改巡检为县丞,升为呼图壁分县。1918年昌吉县析置呼图壁县,属新疆迪化道管辖。1947年呼图壁县改为景化县。1949年属迪化专区。1954年复改景化县为呼图壁县,属乌鲁木齐专区。1958年撤销乌鲁木齐专区,呼图壁县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。地势南高北低,南部为山区。主要河流有呼图壁河、雀尔沟河,有多处温泉分布于呼图壁河中上游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有草场974.3万亩,森林35.1万亩。野生动物有马鹿、野猪、棕熊、雪豹、黄羊、狼、狐狸、雪鸡、石鸡等。野生植物有芨芨、芦苇、梭梭、红柳和胡杨。药用植物有贝母、党参、白芍、雪莲、甘草、车前子、阿魏等100余种。农产以小麦、油料、玉米、棉花、甜菜、稻、蔬菜为主,特产西甜瓜、打瓜等,色佳味香,远销全国及香港、澳门市场。有牛、马、驴、骆驼、羊、猪各类牲畜。矿产有煤、金、石油、菱铁矿、石膏、耐火黏土、石灰石、蛇纹石、玉石、油气田。工业主要有煤炭、建筑、造纸、食品加工、农具修造、皮革、针织、化工。主要大中型企业有德龙集团、呼图壁天山棉纺厂、北疆天山面粉厂、呼图壁凝气油化工厂、呼图壁县天山酒业责任公司、呼图壁天然气公司。北疆铁路、乌奎高速公路、乌伊公路、312国道穿越境内。名胜古迹有马桥子古城遗址、阿魏滩古城遗址、康家石门子岩画、烽火台遗迹、红山庙、避暑山庄、红山度假村、白杨沟、小东沟、小西沟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陵水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辩州置,治所在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辩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辩州改置,治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

  • 怀州

    ①北魏天安二年(467)置,治所在野王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。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为怀州, 治柏

  • 社树坪站

    元置,即今甘肃天水市东社棠镇。明废。即今甘肃省天水市东社棠。元置,明废。

  • 吉慈尼国

    指以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为首都之伽色尼朝(962—1186)而言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吉慈尼国, 自麻罗拔国约一百二十程可到。”

  • 台岭庙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五十里。1931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和襄北特委机关驻此。

  • 新林寨

    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里螺山乡驻地新林周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萧山县: 新林寨 “在县东二十里。宋置,与西兴、龛山、渔浦共为四寨,设兵戍守。今俱废”。

  • 杨夹沙镇

    即杨家会镇。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四十里江中沙洲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繁昌县:大江“江面广阔,凡数十里,中有洲,曰杨夹沙镇”。又鹊尾洲“今江中有数洲,其大者为杨夹沙镇,或以为即古之鹊尾云”。

  • 通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万州置,治所在石城县 (隋改通川县,即今四川达川市)。唐杜佑《通典》: 通州 “以居四达之路,故名”。隋大业三年(607) 改为通川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改为通

  • 永平府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改平滦府置,属北平行中书省(后属京师)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之地。清属直隶省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平滦府置,治卢龙

  • 夹山关

    亦名渭野关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夹山关,“州北五十里有夹山铺。两山壁立,耸峭夹道。山口崎岖,与滁州接界,为南北咽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