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呷洛

呷洛

旧名斯斯觉。彝语意为 “荒坝”。即今四川甘洛县。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,后为岩洞乡新市坝。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。1959年改为甘洛县。“甘洛” 为 “呷洛” 的异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报恩寺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。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,名长干寺。南朝梁为阿育王寺。宋为天禧寺。元为慈恩旌忠寺。明永乐十年(1412)重建,赐额“大报恩寺”。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,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

  • 萯山

    一名东首阳山。在今河南巩义市北,黄河南岸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 ·中次三经》: “萯山之首,曰敖岸之山, 其阳多㻬琈之玉, 其阴多赭、 黄金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皇甫谥 《帝王世纪》

  • 离山

    又名茅山。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宿州 “相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州北五十里有离山,产符离草,《尔雅》 所谓莞也。县名符离以此。亦谓之茅山。”

  • 零壁县

    北宋元祐元年 (1086) 以虹县零壁镇置,属宿州。治所即今安徽灵璧县。旋废。七年 (1092)复置,政和七年 (1117) 改为灵璧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元祐元年(1086年)分虹县置,即今安徽省灵璧县。

  • 控卡山

    即空卡山。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南。清乾隆《金川琐记》卷2: 控卡山 “绝顶为崇化、懋功两屯分界处,高出云表,虽盛夏积雪逾尺,午后率多大风,人马不能行立,必择五鼓或黎明时过之”。此山旧为大小金川两土司界山,

  • 海渊墟

    即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宁明县图: 东有海渊墟。民国间置思乐县于此。

  • 芦门

   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。明正德末设巡司于此。在今福建省霞浦县西北。明正德末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牛儿宗寨

    明代西藏地名。其地在今堆龙德庆县。元末,大司徒伯木古鲁(帕主)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,牛儿宗为十三宗之一,永乐十一年(1413)置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,隶属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白掸城

    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临涣郡白掸县:“治白掸城。”

  • 喇嘛丫

    亦作喇嘛垭。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。清代为川藏驿路往来孔道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上喇嘛山,二十五里至喇嘛丫,有柴草、人户馬。” 丁耀奎 《西康行军日程》: “喇嘛丫粮草丰广,且沿岸阳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