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轨城
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杨坡乡城头村。西魏置同轨防于此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“大统五年,授都督同轨防长史。”隋开皇初熊耳县和唐初永宁县皆曾移治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十月,讨史朝义、仆固怀恩等,“军于同轨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宁县东。唐宝应初仆固怀恩讨史朝义于东京(洛阳),军于此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杨坡乡城头村。西魏置同轨防于此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“大统五年,授都督同轨防长史。”隋开皇初熊耳县和唐初永宁县皆曾移治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十月,讨史朝义、仆固怀恩等,“军于同轨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洛宁县东。唐宝应初仆固怀恩讨史朝义于东京(洛阳),军于此。
即好水川。今宁夏隆德县之渝水。《宋史·任福传》:庆历初,福率军与西夏军战于张家堡后,“与(桑)懌合军屯好水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隆德县:好水在“县东二里。源出固原州界六盘山,西南流,合于庄浪县之苦水
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故城县: 潢卢河 “一名索卢河。亦曰枯河。其水无源,数年一至泛溢,则波涛汹涌,漂庐拔树,随流而下。遇旱辄涸,民播种其中,收获倍利。北流入冀州枣强县界,或以为即卫
西魏改汉昌县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孟津里 (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)。隋开皇初属绵州,大业初属金山郡。唐武德初属绵州,先天元年 (712)改为昌明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改汉昌县置,治今四川省江油市南太平镇。隋属
一作崤渑,又称崤塞、二崤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为崤山、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。《汉书· 周亚夫传》: 景帝三年 (前 154),吴、楚反。赵涉遮说亚夫,“吴王素富,怀辑死士久矣。此知将军且行, 必
即春秋时程国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雒阳“有上程聚”。
在今四川什邡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青竹堰 “在县境。《志》 云: 县有上下雒口、跑马、杨村等堰凡二十处,皆引雒水以溉田”。
明置,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永宁河西岸江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纳溪县:江门砦“在县西南。宋元丰四年置……今为江门堡,南去永宁一百三十五里,江门水马驿亦置于此”。
古族名。古戎人的一支。亦作畎戎、畎夷、昆夷、绲夷等。殷周时,游牧于泾、渭流域(今陕西彬县、岐山一带),是殷周西边的劲敌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穆王将征犬戎,祭公谋父谏曰:‘……吾闻犬戎树敦,率旧德而守终
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黑孜围(今新疆乌恰县)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、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。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面积1.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,其中柯尔克孜
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方斗山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至元元年(1264),“复筑方斗城,为蟠龙声援,令裨将高先守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