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。清光绪十四年 (1888) 将军恭镗奏请开办。庚子年 (1900) 义和团运动爆发,被俄人占领。至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始收回。宣统年间,矿点有漠河老沟、小北沟、洛古河、兴
在今四川什邡县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高帝六年 (前201),“封雍齿为什方侯”。《正义》 引《括地志》 云: “雍齿城在益州什邡县南四十步。汉什邡县,汉初封雍齿为侯国。”
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司前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四方之大山。指东岳泰山(一名岱宗,在今山东泰安市北)、南岳衡山(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)、西岳华山(在今陕西华阴市南)、北岳恒山(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,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)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岁二月,东
金置,属上党县。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八义乡。在山西省长治县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义村,人口3300。因秦赵长平之战“八义士谏赵”得名。为上党古镇,金置。清代为潞安府重要关隘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。《宋书·刘道济传》: 元嘉十年 (433),程道养攻成都,“二月,道养于毁金桥升坛郊天,方就柴燎,(裴) 方明将三千人出击之,贼列陈营前死战,日夕乃大败”。即此。
①北宋置,属温江县。在今四川温江县东北十五里永宁乡(隆兴场)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36:淳化五年(994)九月,“遂克蜀州,曹习等又破贼(李顺义军)于安国镇,诛其帅马太保,斩获甚众”。②北宋置
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北惯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北惯墟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之西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4程乡县:西阳水“在县南二十三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西洋溪“在县东南四十里九峰山下。源出明山,逆流而西,会于梅溪”。
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奓山镇。明嘉靖《汉阳府志》 卷2: 古乡有 “奓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