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社镇
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宜兴县图: 西北有南社镇。
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、长荡湖东岸。属儒林镇。人口约 2200。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,因与北社相对,故名南社。1950年从宜兴县划入金坛县。有塑料、服装、水泥制品、五金、电器、造纸等厂。为洮湖水产品等集散地。儒南公路经此。
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宜兴县图: 西北有南社镇。
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、长荡湖东岸。属儒林镇。人口约 2200。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,因与北社相对,故名南社。1950年从宜兴县划入金坛县。有塑料、服装、水泥制品、五金、电器、造纸等厂。为洮湖水产品等集散地。儒南公路经此。
即古之叶调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、苏门答腊二岛。是古代中西海上交通线上的要地。晋义熙七年 (411),我国僧人法显从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 东归时,曾经过此地。见 《佛国记》。
①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贵屿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阳县:吉安镇“县西北七十里,地名贵屿村,有巡司”。②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大安乡。明属思恩县,于此置吉安镇巡司。(1)在重庆永川市西南部。面积25
清置,属太谷县。即今山西太谷县东北四十三里范村镇。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设主簿驻此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山西省太谷县东北部。面积303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范村,人口 2680。原
在今河北雄县东南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 柴禾淀 “长三十里,白沟河诸水皆汇于此”。
①桐水支流无量溪东源。源出今安徽广德县东南四十里羲苍山 (今称阳岱山)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 碧溪 “在州东三十里,源出羲苍山,西北流入桐水”。②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碧溪乡。1860年杞绍兴率
一作戚墅港,又名南戚氏、北戚氏。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常州境内,漕渠两旁有 “南戚氏、北戚氏” 诸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戚墅港在 “府东三十里。北枕运河,有
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6房州: 矾石山 “在竹山县北。旧云山有矾石,其白如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 “上庸山” 条下: “其在县北十里者曰矾石山,旧产矾。”
在今越南中部东南之芽庄。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广州通海夷道“门毒国,又一日行,至古笪国”。
①金改北砦置,属行唐县。即今河北阜平县。明昌四年(1193)改置阜平县。②原属山东滨县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滨县东南有北镇。即今山东滨州市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1982年于此设滨州市。(1)古镇名
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为晋康废县。明属罗定州,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