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武城

南武城

①即武城。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,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娄县: “有南武城。阖闾所起以候越。”

②南越国都城。在今广东广州市。春秋战国时吴建。《初学记》 卷24引 《吴地记》 载: “海渚有吴王阖闾与越结怨相伐筑城,名曰南武城,以御越。” 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7 “楚庭” 条称: “或曰,初吴王子孙避越岭外,亦筑南武城。及越灭吴,遂有南海。其后为楚所灭。越王子孙自皋乡入始兴有鼻天子城,令公师隅修吴故南武城,既不果往,而赵佗遂都之。故佗自称南武王,而宫亦号南武宫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 “五羊城,按 《续南越志》: 旧说有五仙人乘五色羊,执六穗秬而至,至今呼五羊城是也。按其城周十里,初尉佗筑之,后为步骘修之。”其范围约当今广州市西自华宁里东至芳草街,北由越华路南至西湖路之地。


(1)古城名。春秋吴地。在今江苏省昆山市西北。相传阖闾所筑以备越。(2)村名。在山东省平邑县南部。属魏庄乡。人口870。村以古城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。盛产花生。有大道接岚济公路。春秋时古武城址犹存。南武城为鲁襄公十九年(前554年)筑。前称武城,战国时称南城,西汉置南成县,东汉改“”为“城”。三国魏、晋因之。北齐省。《史记》中称南武城。为晋羊祜的故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坭墟

    即今广东花都市(新华镇)西北赤坭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花县有“赤坭墟”。

  • 旧土尔扈特东路二旗

    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分为左、右二旗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乌苏、奎屯两市西南部。

  • 筑阳县

    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北四里。以在筑水之阳而名。东汉为筑阳侯国。三国魏复为筑阳县,属南乡郡。晋属顺阳郡。南朝宋为扶风侨郡治。北魏属襄阳郡,移治今谷城县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北

  • 木辘

    俗称木辘司。即今四川道孚县南木茹乡。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)置木辘土百户。

  • 上塘河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部、余杭市东部和海宁市西部。为隋大业六年(610)所开江南运河南段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城外诸河“一由东北上塘,过东仓、新桥,入大运河,至长安闸,入秀州,曰运河”,即上塘河河道。

  • 宝盖镇

    北宋置,属昌元县。即今四川荣昌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7荣昌县: “今荣昌,乃古宝盖镇。”(1)在福建省石狮市中部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塘边,人口 2300。1993年

  • 婺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婺州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金华县 (今浙江金华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、浦江诸市县。至正十八年 (1358) 朱元璋改为宁越府。元

  • 欧余 (馀) 山

    一名升山。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二里。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》: “越王无疆为楚所灭,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,为欧阳亭侯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4: 升山 “一名欧余山”。

  • 贺栾店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茌平县 “马庄馆” 条下: 贺栾店,“石晋时贺栾宅也”。

  • 东人山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东人山“在阳朔县东。其形如冠带而拱揖。县西一里有石如人冠带, 西向而坐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东人山在“县东南二十里。石形如人,东向,其下有三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