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旺湖

南旺湖

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。约即 《水经·汶水注》 之茂都淀,为汶水所潴,后渐浅涸。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,筑戴村坝,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,围堤为湖,称为水脊,分南北流入会通河,规定七分向北,三分向南。湖初置时周围一百五十里,运河贯其中。湖区由运河堤和汶水堤分成三部分: 运西为南旺西湖,周九十三里; 运东汶南蜀山湖,为南旺东湖,周六十五里; 运东汶北马踏湖,为南旺北湖,周三十四里。三湖总名南旺湖。湖周筑堤,设闸坝多处。旱则泄湖入运,潦则减运入湖。与东平州安山湖、济宁州马场湖、沛县昭阳湖 (今属山东微山县) 合称漕渠四水柜。实际上蜀山、马踏两湖在运东地势较高,可称水柜; 南旺西湖在运西,地势低于运河,主于泄以备涝,是为 “水壑”。蜀山湖因为汶水入南旺首潴之所,最为重要。明代以后三湖滩地多被垦为田,今南旺西、马踏两湖已堙,惟蜀山湖犹存。


古湖名。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。《水经注》名茂都淀,为汶水所潴,后渐浅涸。明永乐中筑戴村坝,遏汶水西南流至湖中高处地名南旺,分流南、北为会通河。运河(会通河)东西、汶水南北皆有堤工,全湖分而为三:运西为南旺湖,是为南旺西湖,周九十三里;运东汶南为蜀山湖,是为南旺东湖,周六十五里;运东汶北为马踏湖,是为南旺北湖,周三十四里。三湖总名南旺湖,周围有堤,并设闸坝多处,旱则泄湖入运,潦则减运入湖,与东平州安山湖、济宁州马场湖、沛县昭阳湖(今属山东微山)合称漕渠四水柜。今南旺、马踏二湖已湮,惟蜀山湖犹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殷家巷

    即今山东商河县北殷巷镇。清道光 《商河县志》 卷2: 殷家巷在 “城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新县镇

    即新饶安镇。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156沧州盐山县“饶安故城” 条下: “新县镇,即浮水城,距今治三十里。”(1)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南部、宣惠河北岸。面积63

  • 沓氏县

    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。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,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。属辽东郡。三国魏改名东沓

  • 兴中设治局

    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,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,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

  • 金积山

    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南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 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: 金积山 “在州西南一百余里。产文石,上有牛首寺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宁夏卫: 金积山 “在卫城南二百里,山多赭土,日照其色如金。

  • 铁桥

    故址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隅,金沙江西岸的塔城附近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 “初,吐蕃与回鹘战,杀伤甚众,调南诏万人。牟寻欲袭吐蕃,阳示寡弱,以三千人行,许之。即自将数万,踵后昼夜行。大破吐蕃于神

  • 步日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元改普日思摩甸长官司。大理国以步日赕改置,驻地即今云南省普洱县。元初改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。

  • 木里沟

    又名木渠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。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,去城三里。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,引蛮水灌田,谓之木里沟。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。谓之木里水。”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

  • 施南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改宣慰司置,属大田军民千户所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椒园镇水田坝。四年 (1406) 改为施南宣抚司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改施南宣慰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。次年为施南宣抚司

  • 油坊集

    即今安徽巢湖市北司集镇。清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3合肥县: 东 “油坊集,一百二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