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千佛山

千佛山

①又名历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。道光《济南府志》卷5:“隋开皇间,因石作形,镌成佛象, 又名千佛山。”

②即今四川安县西北千佛山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千佛山“在石泉县西一百里。三峰鼎峙,上出云霄。陟其巅,俯视川西如指掌。上有寺,盖以铁瓦。有龙湫,祷雨甚灵”。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,歼敌一团,胜利进入茂县。千佛山及千佛寺为县风景名胜区。


(1)在辽宁省彰武县东北、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。南北走向,主峰海拔226米。山石嶙峋,松槐成阴,小溪流经西麓,景色优美。据彰武县“石刻登表”记载:“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于此山顶四周峭壁上,雕刻石佛像一百五十余尊。”近已查知为190多尊,千佛山之名由此而得。造像千姿百态,工艺精巧。西坡悬崖陡壁间有观音洞;洞西侧有阿古庙(“阿古”是蒙古语,意为山洞或地洞),遗迹仍可辨认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。古称历山,传说帝舜耕稼于此,又称舜耕山。北魏及隋因岩石镌佛,遍布山崖,遂称千佛山。海拔285米。登山有东西两路。盘路中有“齐烟九点”坊。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始建的兴国寺,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(587年)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。崖下极乐、龙泉、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,大小石窟有百余处。还有观音堂、大佛头等名胜古迹。千佛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哈沙图

    即今内蒙古镶黄旗东南哈夏图村。1916年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 兴和道图: 苏尼特右翼旗南有哈沙图。

  • 三神山

    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山,为神仙所居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齐人徐市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。”传上有不死药,以黄金、白银为宫阙。战国齐威王、宣王、燕昭王,

  • 黄沟泉

    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 黄沟泉 “与温水、龙湾诸泉,旧俱经沛县留城闸入漕河”。

  • 汤家沟镇

   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汤沟镇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东乡有汤家沟。

  • 邓门陂

    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陈州西华县:“有邓门废陂。神龙中,令张余庆复开,引颍水溉田。”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》:邓门陂“在西华县西二十里柳城侧,以邓艾故址,因名”。

  • 仙井监

    北宋宣和四年(1122)改陵井监置,治所在仁寿县(今四川仁寿县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“诏以(张道)陵为高士之名, 当隐其称,乃改为仙井监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。南宋隆兴

  • 振武镇

    金置,属丰州富民县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

  • 广州公社旧址

    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起义路(原维新路) 100号之1。此处在清代原为抚标右营的府署,后为国民党政府的广州市公安局。1927年12月11日,共产党人张太雷、苏兆征、叶挺、叶剑英、恽代英、

  • 大市坪

   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。《明史·白圭传》:成化初,镇压刘通义军,“通乃退保大市,与苗龙合”。

  • 古井墟

    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古井镇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古井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