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里坡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桥东。清同治六年(1867)十二月,西捻军张宗禹部在此痛击清军,湘军提督刘厚基、道员黄鼎败走,汉中镇总兵萧德扬、记名提督杨德胜、萧集山、萧长青、道员萧德纲等被杀,谭玉龙部被围三昼夜,西捻军乃主动撤围而去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桥东。清同治六年(1867)十二月,西捻军张宗禹部在此痛击清军,湘军提督刘厚基、道员黄鼎败走,汉中镇总兵萧德扬、记名提督杨德胜、萧集山、萧长青、道员萧德纲等被杀,谭玉龙部被围三昼夜,西捻军乃主动撤围而去。
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岫岩州: 东南有哨子河。
北宋置,属中牟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东四十里圃田乡。
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阳方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三年 (607),炀帝北巡,至突厥启民可汗牙帐,返归时 “入楼烦关”。在今山西省宁武县东北阳方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三年(607年),炀帝北巡至突厥启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川河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景东府:大河桥“在府东二里,跨大河上。上覆瓦屋四十九楹”。
即后平关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永定卫:那平关“在(大庸)所境。《志》云,所有那平、边岩下、青鱼滩三关,旧皆为戍守处”。
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置,为帖夷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白水江东岸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7引 《后魏书》 曰: “以戎夷宁帖为义也。” 恭帝二年 (555) 改为昌宁郡治。隋属同昌郡。唐
①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》: 新镇 “在崇明县西三十三里”。②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四十八里新镇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③即新乡镇。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。明万历十六年 (1588) 筑城,设
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六十六里龙头山镇 (暖水)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1: 德兴县东有暖川。
在今陕西凤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4汉中府:土门隘,“自青冈坪过武休山寨至此,甚峻险。元汪世显取蜀经此”。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南。元将汪世显经此取蜀。
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四十里大龙窝。一说在今繁昌县西荻港附近。《宋书·邓琬传》: “陶亮闻湖、白二城陷没,大惧,急呼 (孙) 冲之还鹊尾,留薛常宝代冲之守赭圻。先于姥山及诸冈分立营砦,亦悉败还,共保浓湖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