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三年(前276),“楼昌将攻魏几,不能取。十二月,廉颇将攻几,取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 “几城”条引《括地志》:“几城在元城县东南。”


古邑名。战国魏邑,后相继属赵、齐。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二十三年(前276年),楼昌将,攻魏几,不能取。十二月,廉颇将,攻几,取之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重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。原为三重埔,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。1945年设三重镇。1962年升为县辖市。

  • 广望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五十里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博水又东径白堤亭南,又东径广望县故城北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中山靖王子刘忠为侯国。”即此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,武帝封中山

  • 马头店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四里马头村。明永乐中设巡司。清设通州判驻此。

  • 马岭城

   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商河又东北流径马岭城西北,屈而东注,南转径城东。城在河曲之中,东海王越斩汲桑于是城。”北魏时为厌次县治。在今山东省阳信县东。西晋徙厌次县于此。《水经注·

  • 昌江县

    ①唐神龙三年 (707) 析湘阴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三十里金铺观。元和四年 (809) 迁治今平江县。五代楚改名平江县。②1914年改昌化县置,属广东琼崖道。治所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

  • 宛县

    秦置,为南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西晋为南阳国治。南朝宋为南阳郡治。北周与上陌县合并改为上宛县。古县名。秦昭襄王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。北周改名上宛县。战国时为楚著名产铁地。秦以后历为南阳郡治所。汉

  • 玛旁雍错

    又名玛法木错。在今西藏普兰县北七十里。汉译亦作玛拜雍错、马法木错、马品木错、马品木达赖池。又写作阿耨达池。藏语意为“不败碧玉湖”。指11世纪时本教徒与佛教徒在此地区激烈争斗,结果佛教徒取胜,因而得名。

  • 兴元路

    元改兴元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凤县、留坝、南郑以东,镇巴、岚皋以北,白河、镇坪县以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兴元府,寻改汉中府。元升兴元府置,治

  • 新伊吾

    即今新疆哈密市。《隋书·薛世雄传》:大业四年 (608),“以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,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。……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,皆不设备。及闻世雄兵已度碛,大惧,请降,诣军门上牛酒。世雄遂于汉旧

  • 金星山

    ①在今福建永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永安县: 金星山 “在县城西。西北临溪,有石壁,巉岩如削,下为潭,燕水所汇也”。②在今贵州贵定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新添卫: 金星山 “在卫城 (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