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凌云 (雲) 台 (臺)

凌云 (雲) 台 (臺)

魏文帝黄初二年 (221) 筑,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中部偏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 黄初二年 (221),“是岁筑凌云台”。同书 《夏侯玄传》 注引 《世语》: 李丰 “若知谋泄,以众挟轮,长戟自卫,径入云龙门,挟天子登凌云台,台上有三千人仗,鸣鼓会众,如此,(王)羕所不及也”。又 《水经· 谷水注》 引 《洛阳记》 曰:“陵云台西有金市,金市北对洛阳垒者也。” 《艺文类聚》 卷62引杨龙骧 《洛阳记》 曰: “凌云台高二十三丈,登之见孟津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闻家堰镇

    1930年置,属萧山县。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二十里闻堰镇。

  • 阙林山

    即开林山。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沔水又南径阙林山东,本郡陆道之所由。” 《隋书·地理志》 襄阳郡谷城县: “有阙林山。”

  • 龙浔寨

    南宋绍兴初筑,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。在今福建省德化县东北。南宋绍兴初筑。属泉州。

  • 贤妃镇

   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8蓬州: 李特读书台 “在斗子山,李特微时尝隐是山,妇人侯氏归之,昼侍几砚,夜直灯烛,后特以妇为妃,故镇初名贤妃”。

  • 林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,治任村镇 (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)。1946年与林南县合并,复置林县,县治任村镇。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

  • 崤山

    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分水县: 崤山 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东四十里。其最高处曰赤岩尖,登之可见数百里”。②即殽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三年 (27)

  • 庐山河

    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九江府德安县:庐山河“在德安县东北二十里。或曰即谷帘水之下流”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一》:庐山河“亦名东河。《县志》,河自庐山乌发潭发源,西南流至乌石门,与西、北二

  • 小平伐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抱馆乡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属贵定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

  • 关王岭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关王岭“在京山县北。上平如掌,有球场及故城垒形”。

  • 中和场

    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中和场在“治东南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资阳市东中和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资阳县:中和场“在县四十五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中和场“创建乾隆八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