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冷水镇

冷水镇

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四十五里冷水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0:同治三年(1864)二月,“葛承霖驻冷水镇,顾北路”。


(1)在浙江省磐安县西南隅,西、南邻缙云县。面积41.5平方千米。人口 9300。镇人民政府驻田心,人口610。1950年分为缙云县潘潭乡、磐安县雅塘乡,1953年潘潭乡划属磐安县,1956年二乡合置冷水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为乡,1997年置镇。产香菇、茶叶、蚕茧和中药材等。有石英、萤石等矿。商贸兴旺,以香菇贸易为盛,有县最大的香菇市场。公路通县城。(2)在江西省贵溪市南部。面积152平方千米。人口 5900。镇人民政府驻冷水坑,人口 3140。地处武夷山林区高山溪谷中,山高水冷,因名。1950年设冷水乡,后改设垦殖场、林场。1985年复设乡,1993年改设冷水镇。产稻、油菜籽等。为县重点林区。有地板、竹木加工等厂。贵溪银矿驻此。鹰厦铁路、文耳公路经此。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贵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。(3)在河南省栾川县中西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冷水,人口290。因山高水凉得名。1974年析建冷水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矿藏丰富,主要有钼、钨、铅、锌、铜等。钼、钨矿储量大、品位高。有钼选厂、钼铁厂和铅锌矿。公路接洛卢公路。(4)在湖北省钟祥市西部偏南。面积314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冷水铺,人口 3340。早年此地开有小店铺,又有诸山涧冷泉经过,故名。建国初为冷水区。1958年设冷水公社,1987年设镇。西北为山区,东南属丘陵。主产稻,为市重要产粮区之一,兼种油料作物、棉花。矿产有磷石、滑石、高岭土等。有机械、砖瓦、石灰、滑石、磷肥、建材等厂。水力资源较丰富。皂当公路经此。(5)在湖南省宁远县东部、宁远河(冷水)上游。面积197.1平方千米。人口7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冷水铺,人口 2150。镇以驻地冷水铺得名,以其处冷水河岸开铺得名。1950年属第五区,1953年改为第二区,辖冷水、上宜、东城三乡。1958年为东风公社,1961年分为三公社。1982年分别改乡,1995年冷水、东城、上宜、云潭四乡合并建冷水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、板栗、油茶。有农机修配、陶器、副食品加工等厂。设有圩场,为蓝山、嘉禾、宁远三县边境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名胜古迹有宋代古泠道城旧址、桃花岩。(6)在陕西省白河县北部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塔,人口300。以冷水河得名。1949年设冷水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月儿、川河二乡合并设冷水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油桐、芝麻、柿子、龙须草、核桃、柑橘。有铁、石灰石、绿松石、石棉等矿,特产绿松石,为珍贵翠玉,古称碧瑱,又称“月儿石”。襄渝铁路、安白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水泊

   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四十里,接寿光县界。淄水、女水、北阳水俱汇于此,即古巨定湖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巨淀 “水泽名,县因氏焉,即今乐安 (广饶) 东北清水泊也”。

  • 琐泽

    又作沙泽。春秋晋地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二年 (前579),“公会晋侯、卫侯于琐泽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沙泽。又作沙泽。春秋晋地。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二年(前579年):“成

  • 东里

    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东里子产润色之。”何晏《集解》:“子产居东里,因以为号。”邢昺《疏》:“东里,郑城中里名。”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,世称东

  • 凭 (憑) 虚洞

    亦名牟珠洞。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 凭虚洞 “旧名母猪洞,明丘禾实易以今名。洞中周如华盖,石乳滴成岩窦,奇胜难名”。

  • 南壕堑

    又各南��碾。 即今河北尚义县治南壕堑镇。民国 《张北县志》 卷3: 南壕堑 “在县城西一百四十里。于前清光绪二十六里掘筑壕围”。1944年尚义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淲池

    即滮池。又名圣女泉、水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京兆郡长安县有 “滮池水”,即此。

  • 阳狐

    ①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文侯二十四年(前422),“秦伐我,至阳狐”, 即此。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齐宣公四十三年(前413),“伐晋,毁黄城,围

  • 谗谋水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支流比腊河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辽天庆四年 (1114)十月,“酬斡等抚定谗谋水女直,鳖古酋长胡苏里以城降”。清作奇穆尼河。

  • 长水海子

    又名插汉脑儿,汉译白海子。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(又作库尔查干诺尔)。明《蓟镇边防》:“插汉脑儿即白海子,在宣府大青山后,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。此处原有长水海子、苦水海子二处,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

  • 安龙堡山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,云龙镇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 引《州志》:“山高险,蛮人啸聚之所。明嘉靖中,奚德、奚本倡居于此,知州荀诜讨平之,立哨于此。”